马丁路德生平3-狂风暴雨中倏然许愿

标签:
路德修道院奥古斯丁神学文化 |
分类: 精彩人生 |
一五○五年七月二日,当他独自一人从曼斯非得到尔弗特的那天,他好像走到了大马色的路上。将近斯道特亨的村庄时,猝然狂风暴两,雷电交作,他突然惊觉要面对死亡,就害怕起来,俯伏在地,战战兢兢地大声疾呼:「圣安妮帮助我,我愿做一个修道士。」当时人都以圣安妮为童女马利亚的母亲,为一切矿工们的保护圣者。
没有甚么记载讲到路德在此事以前曾认真的想做一个修道士。各种力量及时凑合起来,促使他下这个大决心,但他后来声明这个修道士的誓愿非出于自愿,且是料想不到的,一部分是因著死亡的恐怖。他好些朋友都有这样的印象,他为一种突临的灾祸所克服。他有一个大学的朋友,名叫如比安乌,于一五一九年,论及路德的经历,说:「一朵天上的荣光,将他投在地上,好像保罗第二一样」另有一个朋友约拿犹士都以同样的话论及他。当路德行了首次的弥撒礼以后,在宴会中有人对汉斯路德说,他做一个修道士,是因著天上一个异象的指示。他回答说:「是,只求这不是魔鬼的诡计。」所以「从天上来的啟示」、「天上的呼召」,为路德决志的原动力,似乎是很明显的。他在多年以后,说他之所以做一个修道士,是「因著强迫」。他的朋友们都规劝他不要到修道院去,他竟没有经过适当的和縝密的考虑,就许下愿了。在短时期内,路德自已曾为所立的誓愿「悔恨」。但在一五○五年七月十六日,他向朋友们辞行,次日他们就欢送他到尔弗特的奥古斯丁修道院的门口。路德便做了一个修道士,而且「在上帝看为好的时期中,他对于世界完全死了。」
这位将来的改教家,已经有了大马色的经验。如同古时的保罗一样,看见了天上的荣光,并听见了天上的呼召;且如同这位使徒「三日不能看见,不喫也不喝」〈徒九:9〉,但热切的檮告〈徒九:10〉路德于看见圣灵的光亮和经验一个新日子的黎明以前,也是这样在尔弗特的修道院中消磨了三年的岁月〈一五○五,一五○八年〉。
路德在这极大的灵性奋斗中〈一五○五─一五○八年〉,有五种原动力很容易看得出来:
他所以进入修道院,为的是使他的生活可以蒙上帝的喜悦。所以路德的主要目的,是要讨神的悦纳。这就涉及罪的问题了,这问题在路德的灵性奋斗中成了中心的事件。他断定他主要的罪,是缺少爱上帝和爱邻舍的心,且发现了连他的「善工」也为这罪所玷污了。他如古时的保罗一样,高声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七︰24〉
按照俄坎的神学〈註:按他的见解,人们首先要尽他的本分于是上帝赐以「恩典」〈神能〉,然后赐以「充濡的爱」〉,与比力加伯列的神学,以及克勒窝的伯尔拿的神学〈参考保罗归正以前的法利赛人的观念〉,人能够奉献给上帝,只要人立定主意奉献给祂。路德已受俄坎和比力道理的薰陶,自然想到他那特殊的烦扰,就是不愿意离弃罪孽。他痛恨自已全然不能有正当的悔改,所以不能由己身生出上帝所希望每个义人所有的不自私的爱心。
他想得到真实的义,既然全归徒然,便转向俄坎神学的另一方面,就是预定的道理。上帝为甚么不尽祂的责任,赐给他这应得的赏赐,就是爱呢?他就开始相信人类得到上帝的救赎之动机,必须在上帝的旨意里寻求,并非在上帝的爱里。他在这些年的挣扎中,相信谁丧失、谁得救、都是由于上帝的拣选,并且那些得救的人必须遵行上帝的律法,和教会各项详细的规条。路德对于上帝与宗教的此种观念,与自己错感痛苦之良心结合起来,迫使他到绝望的地步。他自已曾叙述这些经验,与林后十二章二节相对照,说道:他屡次忍受了难堪的和恶毒的苦楚,倘若这些苦楚再继续十分鐘之久,他就灭亡了,他的肢体就变成灰烬了。清晨的曙光经过了几条道路临到路德:修道院初相识的院长提醒他记起信经上的话:「我信罪得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