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德生“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书介

(2010-03-24 08:36:38)
标签:

宗教

信仰

恩典

牧师

尤金.毕德生

读后感

文化

分类: 好书介绍

奇特的牧师
您会把屠夫的刀与放下自我联想在一起吗?你会用北极探险比喻永恆和完美,又从旧约的场景来写现代诗吗?尤金‧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就是这么一位奇特而诗意盎然的牧师。


他的著作《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The Contemplative Pastor,以琳出版),是一本充满意象、哲思的灵修作品。该书是他对牧养艺术的深刻探索,是任何一位愿意诚实面对自己的信仰根基,决心投身建造生命的信徒,都能受益的灵修精典名著。

 

毕牧师成长於美国蒙大拿(Montana)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孕育出他简朴、真诚、踏实的生命。他在马里兰州牧养教会将近30年,又在加拿大维真神学院任神学教授。他与傅士德牧师(Richard Foster)齐名,被列为北美两大最具影响力的灵修作家。他的著作近年来深受华人读者喜爱,已有许多翻译成中文(註)。

 

毕牧师认为,“属灵”即是信徒活在纯全善良的福音中,“以信心的行动去经历生活中的所有要素,包括孩子、配偶、工作、天气、财产,以及人际关系。”他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经历和实践信仰,并深信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件事,都是神的主动运行,而且有祂的恩典在其中。所以牧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发觉神的恩典,并以信心参与神正在进行的事,学习以爱和信心回应神。以下是他对牧养及建造生命的一些探讨:

 

灵魂医治
牧养不是经营教会或开办教育,而是医治灵魂。著重的亦不是事工的效果,乃是教人培养洞察力,发觉“神在这里一直做什么?在生活中我可以看到什么恩典的踪跡?在团队中我可以读到什么真爱的故事?有什么事是神已经发动而我可以参与的?”


这样的牧养,引导人注目神及祂的作为,在困境和混乱中发现十架的同在,帮助人对抗罪恶、克服忧伤,与神复和,被神医治,并以神的话为中心,建立祷告生活,使生命长大成熟。

 

荣耀剧场
加尔文把神创造的世界称为祂“荣耀的剧场”。毕牧师更认为“神用话语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与各样事物:有光、月亮、星宿、旱地、植物、男人、女人(而不只是爱与美德、信心和拯救、盼望与审判)。离开了创造,神的约就没有架构、没有背景、也没有实在的根基。”

 

祂引导我们藉溪流、群山,领受创造的奥秘和宽广,在万事万物中发现单纯的本质,触摸天父的心意。并学习张开眼睛祷告,在敬拜中,看到“山丘如羔羊般踊跃”,听到“树木拍掌”,欢呼进入那个荣耀的剧场!

 

祷告语言
由于文化的影响,人们习惯传达资讯多于表达情感,逐渐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和父母亲密沟通的语言能力。人们需要恢复这种能力。当人体验到神正以长阔高深的爱,邀请自己与祂建立个人的关系,他必定会充满敬畏地来到祂面前。这时用的是一种表达爱的语言,是活力充沛又富有想像的。

 

牧养的目标,就是培养这种爱的亲密交谈,直到能自然流露心中的吶喊、惊叹、认罪与感谢,直到生命全然转向神,更信赖祂,从心底呼叫“阿爸!天父!”。这样的祷告必然带来丰盛、深情、活跃的灵命!

 

人神意志
人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的意志?还是神的意志掌管人所有的生存活动?事实上,意志是人存在的核心,福音信息中的“来、跟从、起来、爱”,都属于意志操练的范畴。因此,问题不在乎要不要抹杀人的意志,乃在于愿不愿意顺服神的意志。毕牧师于是用恩典与爱,来阐释意志的顺服。

 

人类由于骄傲与不顺服,企图掌握自己的命运,被逐出了伊甸园。而当救赎与褔音进入世界,祷告就成为参与神旨意的管道。藉著祷告,人进入神运行的旨意,并主动选择投身在神定意的事上。神的心意和人的意志在祷告中交相呼应,并成为人类在爱中撇弃自己、来就恩典的冒险行动。

 

而且,当人被基督捨己的爱所改变,以敬畏和尊崇回应时,就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独特、尊贵的创造,如此蒙至高神的恩宠眷顾,因而愿意放下自己的意志,在生命中和神建立亲密的关系。如此,顺服不只是自由的意愿,也是爱的表达。

 

都是罪人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这是圣经宣告的真理。可是人们喜欢相信自己内心有神圣,只要持守崇高的道德目标,过丰盛的精神生活,人的生命就能昇华。如此,人企图略过赦罪的恩典,竭力自救,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唯有看清人是罪人的本质,人是没有达到神的标准、偏行己路、背逆的儿女,人们才能体会:耶穌基督为罪人行了何等大事!当人能辨识罪介入生活的诸多形态,诸如:制造宗教经验以逃避神,或躲在心理学及道德面具的背后……而愿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拒绝论断、自私、操纵或佔有,单单来到神面前倚靠救恩时,恩典便能在他身上运行,彰显神在人生命中浩大的能力。

 

牧者的形象
毕德生还重新定义了“牧师”一词,并使用了三个生动有力的形容词:不忙碌、颠覆、啟示。他重新寻求圣经里有关牧者的观点,拒绝社会及文化所传递的形象。

 

不忙碌
牧者排满行程、日以继夜,固然是爱心的表现,有时却成为偷懒的方式,让别人决定你要做的事,或满足自己被众人需要的虚荣心。

 

毕德生牧师提醒牧者不可以忽略更重要的事,例如:祷告,与神亲密交谈;专心传道,宣告神的话;倾听别人生命的故事,晓得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要学习在神面前安静专注,定出时间,用来祷告、休閒、独处,为心灵、思想、情绪、想像力留空间。这才能更有效服事人,带出生命的影响。

 

颠覆
世俗文化追求成就及享乐。牧养的工作就是破坏这种自我的国度,在文化下定论之处种下怀疑,建立以基督的十字架及复活为轴心的国度。

 

耶穌面对当时文化的方式,不是正面迎战,乃用比喻(parable),沿著(para)日常生活,投下(bole)故事。祂的比喻听来稀鬆平常:泥土、种子、筵席、钱币、羊、农夫和生意人,但却啟发了人的想像力,带出神、生命、永恆。日常生活的细节因而成为恩典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意识,穿越自我防卫,引领人进入信仰的内涵,在人心中创造信、望、爱的国度。

 

祷告和比喻一样是颠覆的工具,祷告使人与圣灵搭配,在成圣的挣扎过程中调整自己,以捨己、公义、盼望为新的价值观,使信仰自人内心开花结果。

 

啟示
正如《啟示录》中的使徒约翰,牧者要把迫在眉睫的末日真相揭露,使人看见神国度的真实性,使人看到世界金牛犊文化、耽于安逸及表象的危机。

 

有末日啟示的牧师,是儆醒而有活力的,他会在看不见的圣灵世界,及看得见的表象世界交会之处祷告,操练与神同工。面对人类罪恶和混乱时,看见恩典的奥秘,就能持守忠心、忍耐到底,活在神荣耀的啟示中。

而恩典,正是无所不在地在大自然,在日常生活,在你我的心中!

註:
1. 包括《建造生命的牧养艺术》、《重拾无私的祷告祭坛》、《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听主微声》、《诗情祷语》、《挚人智语》等书。


(刊登于举目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