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2013-07-13 00:56:17)
标签:

杂谈

分类: 经济基础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与需求有关的几个概念

 1.需求(Demand):

(1)定义:消费者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商品(或服务)的各种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消费者在各个可能价格下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消费者既有购买意愿又有购买能力的一种有效需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2)说明:购买意愿与购买能力(现实意义上)的统一,需求≠需要,需求=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

同时涉及两个变量——商品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需求量

非实际购买量   需求量不一定与实际购买量相一致(供不应求)

(3)分类:

   个人需求——单个消费者在各个可能价格下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需要——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在各个可能价格下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总和(计算:个人需求量叠加)

2、需求的表示方法:

(1)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表格法):

   定义——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

   特点——较明确展现该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函数关系
           
反映出价格与需求量反向变动的需求规律

(2)需求曲线(Demand Curve)(图示法): (斜率为负)

    定义——显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二维曲线

    特点——更为直观的反映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需求函数——Qd=ƒ( P,I,T,Pi,E ,…)仅考虑商品自身价格时的需求函数

 

http://s3/mw690/66270089ge1536d170bd2&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3、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

(1)定义: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依存关系(负相关)

(2)例外:价格与需求量同向变化

吉芬商品(Giffen Goods):低档的生活必需品(特殊时期)

炫耀性商品:奢侈品(象征财富和地位)

投机性商品:股票等

 (3)解释:

   替代效应(substitute effect):

    定义——由商品价格变动引发相对商品价格变动而导致商品需求量变化的效应

实质——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了改变,其他商品价格未变或降低

       以相关商品代替该商品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定义——由商品价格变动引发实际收入变动而导致商品需求量变化的效应

    实质——消费者实际收入相对该商品发生变化,即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者不得不改变消费组合以降低自己的效用水平(实际收入下降,购买数量下降)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两种不同性质的需求变动:

1、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或服务自身的当前价格(price)

(2)其他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相关)

       A、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

       B、互补品(complementary goods):效用互补、配套

(3)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预期价格(expectations):

时间变化的影响,同向变化;预期但并未发生

(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income):消费行为

(5)消费者的偏好(taste):弱化其他因素的影响

2、两种不同性质的需求变动:

(1)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定义——其他因素不变,仅由价格因素导致商品或服务需求数量的变动

实质——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图形——表现为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需求曲线并未发生移动

(2)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定义——价格不变情况下,由其他因素(价格以外因素)导致商品或服务需求数量变动

实质——由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其它因素变化引起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图形——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增加减少,函数关系的平移)

变化——一个或几个因素一起变化都会导致需求变动,引起需求曲线移动

 

http://s6/mw690/66270089ge15371506565&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与供给有关的几个概念

1、供给(Supply):

(1)定义: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商品(或劳务)的各种价格,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数量

          生产者在各个价格下愿意出售并且能够卖出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生产者既有出售意愿又有卖出能力的一种有效供给

(2)说明:出售意愿与生产供应能力的统一,供给≠生产,供给=愿意销售且能够销售

同时涉及两个变量:商品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供给量

非实际售卖量    供给量不一定等于实际消费量

 (3)分类:

个人供给——单个生产者在各个价格下愿意出售并且能够卖出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市场中所有生产者在各个价格下愿意出售并且能够卖出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总和(个人供给的加总)

2、供给表示方法:

(1)供给表(Supply Schedule)(表格法):

  定义——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

  特点——较明确地展现该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图示法): (斜率为正)

 定义——显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二维曲线

  特点——更为直观地感应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供给函数—— QS=ƒ( P,a,Pi,E , Pf,……)仅考虑商品自身价格时的供给函数

             供给数量和影响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价格是关键因素)

http://s6/mw690/66270089ge15375982415&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3、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

(1)定义: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既定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向的依存关系(同方向变动)

 

(2)例外:

劳动力的供给:某些情况下符合供给规律(价格较低),一定价格后可能相反

土地:相对而言供给是一定的,某一行业相符但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大

投机性商品:受收益刺激做出保留或出售的决定

(3)解释:厂商的目标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价格变动影响利润空间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两种不同性质的供给变动:

 1、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或服务自身的当前价格: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和行业之间转移

  (2)其他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现在和将来的供给

(3)生产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预期价格

  (4)生产成本:与利润有直接关系

(5)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产量和成本内部负相关

  (6)自然因素:自然灾害(非人为控制)

2、两种不同性质的供给变动

(1)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

   定义——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由价格导致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实质——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厂商对商品供给量的变化

图形——表现为一条既定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运动

(2)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定义——价格不变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导致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实质——由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其它因素变化引起的厂商对商品供给量的变化

图形——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变化——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供给变动而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http://s5/mw690/66270089ge15377fcb8f4&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第三节    供求均衡及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一、几个重要概念

1、均衡(Equilibrium):

(1)定义:经济中的相关变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终达到相对静止的一种状态

(2)实质:相对稳定的静止   不存在改变当前状态的内部因素

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3)具体:市场价格使得该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的状态

          即消费者正好买到该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生产者也正好卖出该价格下自己愿意售出的商品数量(市场出清)(Market Clearing)

2、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1)均衡价格: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和生产者提供该种商品的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市场出清价格(Market-clearing Price))

              商品试产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相互作用达到均衡状态时,即市场上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

(2)均衡产量: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即需求量或供给量)(Equilibrium Quantity)

              均衡价格水平下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的供给量

(3)特点: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形成

          反映在几何图形上被称为均衡点,即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

 

二、供求均衡形成过程与供求法则

1、供求均衡形成过程:静态分析-价格调节供给和需求之间差距至均衡点(差距导致变动)

(1)商品价格处于较低价格水平: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存在超额需要,卖方市场(卖方主导市场)

   消费者——因得不到自己满意的需求量而考虑出更高价格以买到自己需求数量的商品

   生产者——因价格升高而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

   结果——价格提升,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至均衡状态

(2)商品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市场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过于——商品过剩,存在超额供给,买方市场(买方主导市场)

   生产者——试图通过降价吸引消费者,降低产量使得自己的商品全部售出

   结果——价格降低,消费者需求量增加,生产者供给量减少至均衡状态

 

http://s2/mw690/66270089ge1537acb9e41&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2、供求法则:

(1)定义: 市场上商品价格的调整,最终会使得供给与需求相等,使用实际价格趋于均衡价格

(2)具体:市场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市场均衡状态,同时使市场实际价格最终趋向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和供给量也最终趋于相等 

3、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定义——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愿意且能够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差额所代表的利益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

原因——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价格

        边际效用递减律,消费者根据对具体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的评价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经常高于他们实际支付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

计算公式——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

   http://s4/mw690/66270089ge15380a05363&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2)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定义——生产者供给商品时实际提供的价格与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价格之间差额所代表的利益

   计算公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本质——企业赚的利润  卖方在出售过程中得到的收益     

经济地租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最小收益的数量

http://s16/mw690/66270089ge1538200dbef&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3)市场总剩余

定义——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

   计算公式——生产者剩余=卖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买者的评价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http://s13/mw690/66270089ge153851aacdc&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

1.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的情况(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1)原因:非价格因素(外部因素)

 (2)变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平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大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平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小

http://s13/mw690/66270089g7ceec0ed6c3c&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2.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的情况(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1)原因:非价格因素(外部因素)

(2)变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平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大

          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平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小

http://s11/mw690/66270089ge1538a596e0a&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的情况:

(1)同方向变动 不变: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不变

               左移:均衡价格不定,均衡产量下降(同减)

               右移:均衡价格不定,均衡产量上升(同增)

                   价格上升:需求增加幅度>供给增加幅度

      变动幅度大小  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幅度<供给增加幅度

                   价格不变:需求和供给增加幅度相同         

(2)反向变动 需求右移,供给左移:价格上升,产量不定(供不应求)

             需求左移,供给右移:价格下降,产量不定(供过于求)

 

第四节   价格政策——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一、价格控制

 1、定义: 政府对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设定限制成为价格控制(或价格管制)

 2、实质: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对市场的一种扭曲

 3、分类:

(1)价格上限:限制价格、最高限价(ceiling price )

定义:政府为了稳定经济生活,对某些商品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目的:大多为抑制某些商品价格上涨,或基于保护消费者的考虑

  影响:直接导致商品供给的缺口,易导致 消费者排队问题和黑市交易盛行

                                     配给制,产生腐败等问题

        实际上,价格上限并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反而造成对消费者的伤害

http://s7/mw690/66270089ge15390e61de6&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2)价格下限:支持价格、最低限价(support price) 不可长期实行

       定义: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目的:大多为扶持某些行业发展,或基于保护生产者的考虑

  影响:导致商品供给过剩,政府为过剩的商品买单,损害生产者的利益

  措施:政府收购多余产品作为储备,鼓励多余产品出口,限制产量、维持价格

http://s11/mw690/66270089ge153920d720a&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二、税收政策:

  1、分类:

  (1)向消费者征税政策:

     结果  消费者 购买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花费增加,收益减少

                 实际可支配资金减少,即收入水平下降

           价格 实际付出价格降低,但含税价格高于原均衡价格

                生产者实际价格与消费者付出价格相同

           政府:以税收收入形式得到销售的一部分收益  

      影响 需求曲线向下移动,供给曲线不变

           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减小,消费和生产缩减,抑制消费和生产活动

  (2)向生产者征税政策:

结果 生产者  提供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增加

            将税收以价格形式(部分)转移给消费者

     价格  含税价格下降至新的平衡价格即销售价格

           生产者实际价格下降但有损失,消费者付出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

影响 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消费量和生产量缩减

     抑制消费和生产活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均受损

 2、结论:

   (1)从价税:价格的一定比例征收税款,税额不定

   (2)从量税:按单位产品或数量征收税款,税额不变

 

 

 

 

 

需求曲线的斜率即弹性,关系到消费者与生产者税负分配

  弹性小:更易于转移税负于消费者(生活必须品)

 

 

第五节  蛛网模型——一个动态分析例子

一、蛛网模型(Cobweb Model):

 1、定义:运用动态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市场均衡变动和发展趋势的动态模型

 2、用途:解释某些商品,特别是农产品(如生猪和玉米)的价格与产量在失去均衡时所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理论

 3、基本假设:

(1)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存在时滞:产品生产周期较长

(2)产品本身不易储存,必须尽快出售

(3)市场信息不灵通,生产者对经济未来变动缺乏理性预期:信息有限造成短视现象

(4)商品本期供给量由上一期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

商品本期需求量由当前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

 

二、蛛网模型的类型: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不同斜率

1、收敛型蛛网模型:

  (1)特点:需求曲线较供给曲线平坦,即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

  (2)过程:因市场外在干扰偏离原来均衡状态,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围绕均衡价格和均横产量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变小,最终回到原来均衡状态

        http://s15/mw690/66270089ge1539bbe829e&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2、发散型蛛网模型:

 (1)特点:需求曲线较供给曲线陡峭,即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

 (2)过程:因市场外在干扰偏离原来均衡状态,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不断波动,但偏离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幅度变大,偏离原来均衡点越远

    http://s11/mw690/66270089ge1539dad584a&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3、封闭型蛛网模型:

 (1)特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陡峭程度完全一致,即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

 (2)过程:因市场外在干扰偏离原来均衡状态,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按照相同幅度上下波动,但永远到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

 http://s1/mw690/66270089ge1539fbd8740&690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TITLE="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 />

三、蛛网模型存在哪些缺陷和措施:

  1、缺陷:(1)认为生产者缺乏理性预期,即假设的前提有误

          (2)忽略生产水平和储存技术的提高

  2、措施:(1)提供足够的信息

          (2)政府  利用价格控制保护生产者利益(粮食、棉花、大豆等)

                    进口以弥补国内供应不足

 

本章重要知识点

1、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

2、影响需求、供给的主要因素

3、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与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别

4、供求均衡与均衡价格的形成

5、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支持价格、限制价格、征税的影响)

7、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8、蛛网均衡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