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人生
不久前看了潘小杨导演拍摄的艾芜的《南行记》,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鬓迹斑斑满脸沧桑的耄耋老人,面对如血的残阳,不禁泪流满面,而落泪的原因竟然是思念妈妈了。这样一幅场景,怎能不令人动容?其实我早就想就此写些什么,可怎奈思绪如漫天的飞絮,始终无从下笔。
这是2011年的最后一夜。一个人,推开房门,脚踏梅香,步入庭院,仰望繁辰。回忆着鸿爪春泥的过往,终于决定写下本年度的最后一笔。像往常一样,习惯性的坐到书桌旁,昏黄的灯光下:泛黄的纸张、掉漆的榆木板,还有那整齐划一的一列列线装书。唯一不同的是手中的笔,显得异样的沉重又有种按耐不住这冬日寂寞般的悸动。
我想真正经历过风雨考验的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会感叹生活的艰辛;嬉笑命运的无常;回忆奋斗的历程。然而那些埋藏在心底多年凄楚心酸的泪,却早已与自己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失去已久弥足珍贵的眷恋延展成一种痛心疾首的悲哀……
人生一世,若草木一秋。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落魄的流浪者,无论你是举世瞩目的文化名人还是街角默默无闻的行乞者,最终都逃不过那个毫无二致的结局。王安石的“六朝旧事随水流,但寒烟衰草凝绿”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整天忙忙碌碌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这无需赘言,我们伟大的先哲庄子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实在的:鲲鹏飞向南冥,翅击水面三千里,借风而上九万里高空,这是他的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面对蝉与斑鸠的讥诮和嘲讽,他毫不动摇,不屑一顾。因为他只想做最真实的自己。在我们这个日趋现代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中,能够保持自己原有的那份纯真,已实属不易。而能够为寻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自由的向往并为之战斗,更应该值得我们投已敬佩的目光。
记得鹰族有个不朽的誓言:“宁肯喝鲜血之活三天,不肯食腐尸活三百年”。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们无所畏惧;使他们拥有睥睨一切的勇气;使他们能感受飞上蓝天、征服自然的快感。鹰亦如此,人何以堪?如果你想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拥有一个灵动的魂魄和一颗无瑕的心。那就去为之奋斗吧!因为现在还为时未晚。http://pic.yupoo.com/niaolei/B803uGfJ/DvtHJ.jpg
但不是所有的情感都令人痴狂,也不是所有的险阻都令人绝望。当你听不到爽朗的笑与无羁的哭泣时,换一种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如果对中国文化史稍有涉猎的话,嵇康这两个字你是一定不会错过的。生活在那样一个另类的黑暗的时代与社会,是可悲的。然而他却能悠然的在洛阳城外打铁,并怡然自乐,这种“无我”的超然物外的境界,给我们的启迪是无穷尽的。与那些远离人寰瘦骨嶙峋的隐士、那些皓首穷经弱不禁风的书生、那些五大三粗暴虎冯河的壮汉相比,嵇康实在健康和智慧的令人羡慕。人们常说魏晋人物的“搞怪”行为实则为一种隔靴搔痒般的哗众取宠,但我不这样认为,至少对于嵇康来说不是这样。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而灵感却只会在孤独时出现。除了阮籍、山涛、向秀外,嵇康几乎没什么朋友,然而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忧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传世之作。
所以说人在奋斗过程中遇到险阻时,不如换一种方式,挖掘出自己的个性。嵇康临刑前所奏的那曲震耳发聩的《广陵散》大概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吧!
或许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现代社会中不至于迷失自我。或许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当年的兰亭集会一样“仰观宇宙之无穷,俯察万类之繁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畅述幽情,尽兴来之欢”。做一个坦坦荡荡不玊无瑕的人
完成此文,闭上眼,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时距2012年还有1小时13分49秒 。
2011.12.31
----钟予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