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清朝陕西盐商卖“茅台酒”

(2017-03-07 18:16:05)
标签:

茅台酒

秦商

陕西盐贩

分类: 秦商历史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清朝陕西盐商卖“茅台酒


                            http://w8.sanwen8.cn/mmbiz/eKibbdlhr5zLVr3ww1bne0Lptm9zSwTuvWpLKBeiarbLJGiaPoEJ2nq1iczC172EsJCMGD9OAEXcUEpbstw6IHOqiaA/0?wx_fmt=jpeg

清道光年间茅台镇年酿酒规模就达400吨,而有些文献根据《遵义府志》中“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推算的产量只有170吨,这是由于习惯上把一石算作120斤了。殊不知茅台人豪放至极,所用量具比常规大了3倍多,茅台一石足足有450斤!170吨就已经叹为观止,400吨实在是个天文数字!

想一想清末民初,茅台镇酿酒量才区区十来吨,本土土豪的各家烧坊为了争夺市场已经闹得乌烟瘴气,所以400吨的规模绝对不是本土土豪们能玩得转的。那么怎么多的“茅台酒”是谁在卖呢?答案只有一个——秦商(陕西商帮)。

秦商以贩盐名噪天下,到四川后,凭借雄厚的资本,抓住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盐需加大的时机,至清代时,逐渐垄断了四川盐业生产,最终形成了“川省各厂灶,秦人十居七八,蜀人十居二三”的局面。而且“自康熙以来,川盐的运销大多数由陕西商人包揽,主要销售于贵州、云南两省”。清乾隆十年(1745),朝廷为运输云南的铜、贵州的铅供国库造币而疏通赤水河航运,使由川入黔的水运向上延伸了三百里,直达茅台镇,于是秦商和他们的船队奔茅台滚滚而来。郑珍“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诗句,便是对这一场景的生动描述。

秦商具有雄厚的资本,其中以盐商为甚。他们拥有为自己生产经营服务的金融业,并且在长期的贩运贸易过程中,构成了严密有效的运输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国运输和销售的网络。当时的秦商,已是一个兼有金融资本、生产经营、销售贸易为一体的全国性商帮,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运销能力,基本上掌控了整个中国西部的经济命脉。

蜀盐逆流而上,“茅台酒”作为免于空载的回头货顺流而下。慢慢地,酒就做大了,至道光年间就达到了年产400吨的规模。“仁怀的集贸以酒为大宗,多由陕西商贩经营。”(《贵州通志》)。经秦商贩卖的“茅台酒”整个西部,乃至全国都在畅饮。

咸丰年间仁怀的兵祸摧毁了茅台镇的酿酒业,同治年间陕甘回民大起义摧毁的陕西商帮,“茅台酒”产量成了断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