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湮没的中国秘密:南铜北运(5集)白雾村的惊人历史

(2012-07-15 07:19:59)
标签:

白雾村

娜姑镇

老朱

会泽县

江西会馆

分类: 彩云之南

湮没的中国秘密:南铜北运(5集)白雾村的惊人历史

    白雾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上很长时期都是会泽县娜姑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开辟的“西南夷道”上的重要驿站,是明清时期“万里京运第一站”。由于京铜营运的影响,明清时期的白雾村空前繁荣,建有三圣宫、青楼、大戏台、财神庙、寿福寺、太阳宫、义仓、天主教堂、养济院、马店及典型民居等土木结构古建筑24项,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民居建筑风格各异,是一座保留了明清两个历史时代风貌的古镇,是名城会泽在娜姑的缩影。

   

《探索发现〈湮没的中国秘闻:南铜北运〉》电视系列片

湮没的中国秘密:南铜北运(5集)

 

白雾村的惊人历史

 

   作者:张庆国、许泰权  

 

 第五集  白雾村的惊人历史
 
 听说,会泽县的娜姑镇,历史上的繁荣兴盛,堪比会泽东川府,于是,我们前往娜姑寻访。
 行的队伍中,多了摄影家老朱。
 娜姑镇距离会泽县城三十余公里,娜姑这个地名很好听,有柔软飘逸之美,令人想起花容月貌的女子。实际上,这是彝语译音,本意为黑色的土地,也就是说,这个彝族先祖生活的地方,古代土地为黑色,肥沃丰美。
 这里是会泽县海拔最低处,镇境内的以礼河,从会泽县的待铺镇发源,流经娜姑镇,穿越云南昭通市的巧家县,汇入金沙江,再入长江,千曲百回,一路东去,横穿中国大地后,流进大海。
 巨大的山势落差,使这里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1956年在娜姑镇建起的以礼河电站,是当时中国的五大电站之一,在国内一度声名显耀。
 电站是现代工业产品,摄影家老朱走访过的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却是时光留下的珍贵遗物,会泽县铜业开采和冶炼历史的另一份重要证据。
 
 走进娜姑镇镇政府院子,看到本地人小王,老朱高兴地迎上去。
 摄影家老朱第一次来到云南会泽县的娜姑镇,认识了同样热爱摄影的小王,两人从此成为朋友,小王是娜姑镇政府的文化站站长。
 小王喜欢摄影很多年,工作之余,经常挎着相机,四处拍照。山下的江水、田里的村民、放羊的少年、大雪覆盖的乌蒙山以及黑颈鹤候鸟在冬天的寒风中翩翩起舞的场面,都被他尽收相机之中。
 老朱是省城昆明人,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从事摄影工作二十余年,作品很多,早有名气。小王为自己能结识城里下来的著名摄影家老朱,深感荣幸。
 从此两人多有来往,小王因公出差上昆明,都要去拜访老朱,把自己的摄影作品拿出来,请老朱指教。老朱也会拿出自己的最新作品,请小王提意见。
 说起第一次进入会泽县娜姑镇,老朱印象颇深,因为,那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那天,老朱走进娜姑镇镇政府,正好遇上小王,小王知道老朱是省城的著名摄影家,非常高兴,立即把他请进文化站办公室。两人互通姓名后,小王赶紧把自己的几幅摄影作品从柜子里取出,请老朱指教。
 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当天上午,小王陪老朱外出拍照吃饭,中午,小王把老朱领进娜姑镇白雾村的陈家宅院,找了一间客房,安排老朱歇息。
 白雾村距离娜姑镇政府所在地不远,只有几公里。
 陈家宅院是白雾村村委会所在地,老院子里有村委会办公室,还有接待来访者的客房,老朱就住在楼上的客房中。
 这是一座古旧而保存完好的老式四合院,天井的一颗印设计,为典型的云南民居建筑风格,老朱对透露出浓厚历史气息的白雾村陈家老宅院很感兴趣,提着相机,东拍西照,楼上楼下忙碌好一阵,才回屋稍事休息。
 下午,小王又来找老朱,继续带他外出拍照。
 晚上,老朱返回白雾村的陈家宅院,洗漱后,疲惫地上床睡觉。
 半夜,老朱听到奇怪的悉索声,在黑暗中忽然惊醒。
 老朱【采访】:“一开始,我以为是老鼠的声音,哧啦哧啦,很像。我不在意,接着睡觉,又被吵醒,再听,感觉不是老鼠在闹,是木板里面的声响,沙沙沙地像人在走路……。”
 奇怪的是,老朱闭上眼睛睡觉,轻微的异声就出现,声音由远到近,从微弱到响亮,很明显,醒来睁开眼,坐在床上听,又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老屋里漆黑一片,除了老朱,再无别人。老朱心虚了,开灯坐起来,披衣下床,推门出屋,站在门外的走廊上张望。
 楼下院子里空无一人,清朗的月光寂静无声,落满铺了石板的一颗印老天井,夜色深沉,岁月在黑夜时平静地呼吸。
 老朱返身回屋,继续睡觉,渐渐入梦。
 奇异的声响再次出现,先是沙沙声,后是咚咚咚的奔跑,再后是刀枪棍棒的撞击,人喊马嘶,枪声大作。
 后来,咚的一声,天花板落下一个人来,这个人浑身鲜血淋离,已经死去。
 老朱被吓醒了,浑身冷汗地坐起来。
 老朱【采访】:“可以说我是做梦,但是,要完全说是做梦,也不像,因为,我醒来后,发现房子在摇动,咕咕吱吱地摇来摇去,真的在摇,因为我的床也嘎嘎吱吱响,摇得头有些晕。”
 小王【采访】:“做梦的事有可能,还有就是,那天晚上,好像地震了,轻微的地震,老房子摇几下,这是可能的。”
 老朱【采访】:“地震有可能,轻微的地震,任何地方都会发生。美国有中国有,北京有,会泽的娜姑镇白雾村,也会有。再一种可能就是,陈家老宅院,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那天,老朱被陈家宅院的时光气息吸引,楼上楼下拍照,院子里房间里,东跑西跑,由此了解了很多东西,包括历史上的事情,印象太深。
 白雾村的那个陈家宅院,从前住的是会泽县最有钱的富人,陈家养了一支有好多人的私人武装,发生枪战的事,有过很多次。据说,从前土匪冲进陈家院子,被打死过好几个。老朱被那个院子的历史震住,晚上做梦,甚至出现幻觉,是有可能的。
 云南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的陈家宅院,埋藏着什么历史?
 我们对这个村子也有了浓厚兴趣。
 白雾村是古代娜姑的镇中心区,走进白雾村,随处可见历史遗物。
 这些老屋旧楼,看上去貌不惊人,早年,却是白雾村有名的会馆和家族宗庙。
 会泽县城里有江西会馆,白雾村也有一座江西会馆,可见,早年的江西铜贩或矿主矿工,也大批聚集白雾村。云南玉溪市通海县的陈氏,曾在白雾村盖了一座通海会馆,供通海县老乡议事联络之用。如今,江西会馆已改作粮管所的仓库,通海会馆,现在是白雾中学的校舍。
 白雾村小学,历史上曾是古代文庙,同样引人注目。相关资料记载,白雾村文庙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原有照壁、门楼、牌坊、魁阁、大殿、东西配殿和东西书房、共三进院七个天井,原第二进院为操场,宽大空阔,可容纳千余人。
 现在,时光抹去记忆,旧物残缺不全,面目全非。
 只有陈家宅院较为完好,能让人联想到房主人当年的奢华与骄傲。
 白雾村的陈家宅院房主人,原为当地镇民团团首陈炳。
 民团,又称地方武装,古代的娜姑镇,拥有自己的武装,说明这里危机重重,造成危机的原因,来源于财富。
 陈家宅院占地一千二百平方米,共两进院,内院为云南民居的“一颗印四合五天井”格式。
 一颗印有两层含义,一是天井呈四方形,与印章相似;二是天井的地面用石条铺出了一个饱满而巨大的双喜汉字。这个汉字,近看似图案,远看才知其意,十分巧妙。四四方方,有汉字镶嵌其中的天井,确实像一枚印章。这种一颗印的院子天井设计格式,在云南各地的大户人家,一度十分流行。
 陈家宅院的奢华,不止在于房子的宽大和院落设计的讲究,更在于这座大院的照壁和后墙上,开凿了很多枪眼,枪眼有高有低,持枪的兵丁可采用站姿和跪姿几种动作,躲在院中向外射击。
 白雾村文化站站长小王【采访】:“陈家的兵丁,不是镇上的集体武装,他这个人,身兼大地主、大矿主和大铜商几重身份,很有钱。陈家先有私人军队,后来才被官府收编,他手下的民团,全由自己掏钱供养。”
 富甲一方的人,不止白雾村陈家。白雾村里的好多老式宅院,均院门宽大,院内房间很多。这些早年为富人拥有的深宅大院,后来分配给普通百姓居住,院内杂乱,已看不出早年的奢华。
 白雾村文化站站长小王【采访】:“白雾村建过围墙的,整个村子,围得像一座古城。”
 早年,白雾村最奢华的标志,是村里建过古代堡垒,高大的堡垒费时三年建成,再由长长的四面围墙串联,把整座村子铁桶般严密防护起来,宛若一座城池。城墙高五米,厚三米。那墙不是土墙,是内外用坚硬的石块砌成,中间填土,浇灌米汤粘合,十分结实。
 白雾村建了城墙,又在东西两面修城门,城墙四面,除可供观察和射击的堡垒外,还另筑了高出墙面的炮台八座,从炮台上朝下攻击,进攻者将无法躲藏。
 整个布防,如临大敌,耗费了不少财力和人力。
 难怪,初入白雾村的摄影家老朱,会半夜惊醒,连做噩梦。
 白雾村如此防范严密,原因出在铜字上。
 卞伯泽【采访】:“现在的会泽城,是从前东川府的城区,铜的交易在会泽城完成,富人过日子也在会泽城里。铜贩买了铜往外走,经过的第一站,是娜姑镇的白雾村。”
 从清朝乾隆年间始,直到民国,东川府矿厂产出的铜料,往外运出,首先在白雾村聚集。那里作为古代的娜姑镇镇中心,富商云集,矿工匠人来来往往,十分热闹繁华。
 卞伯泽【采访】:“白雾村很富裕,那个村,早年建过一个体济院,也就是慈善机构,体济院的房产和田产,为本地乡绅捐赠。镇上的鳏寡孤独,到体济院登记,每月能领到几十斤大米。”
 如今的白雾村,还留着一座古代的大戏台,这座戏台现在已成为私房,归普通农户居住,开裂的土墙和干缩扭曲的板壁,静静地躲在暗淡的阴影里,看上去平凡无奇。
 早很多年,这座古戏台上,经常有戏班子锣鼓喧天,字正腔圆地演出,戏台下的露天广场上,可容纳两千余人看戏,戏班子来自全国各地,演出的剧种五花八门,京剧、河南梆子、湖南花鼓戏、云南滇戏等,不一而足。
 卞伯泽【采访】:“1933年,李双兰率“吉庆班”川戏班子,在白雾村的大戏台上连演一个多月。她是当时的川戏名角,驰名川滇两省,四乡八邻几十里的民众,挑着装满食物的担子,到白雾村住几十天,只为听李双兰唱戏。”
 时间的大戏日夜流转,留下远去的背影。
 娜姑镇的白雾村,为什么会成为当地矿厂铜料往外运出,经过的第一站?
 合理的解释是,娜姑镇地势很低,河流众多,镇西北部,距离白雾村的不远处,有一条盐水河,盐水河上游是小江,小江一带,是云贵川三省相交处,那是云南与中国外省相通的门户,更是交通要道。
 云南铜运往北方京城的地理线路,似乎露出了蛛丝马迹。
 可是,站在娜姑镇的山坡上,迎着猛烈的山风,朝盐水河方向望去,只见山峰高耸,不见滔滔江水。
 萧易【采访】:“清朝的时候,云南东北部的铜运往京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路程最远的一段南铜北运史。”
 南铜北运,是一个陌生的政治和经济学概念,一段隐秘的记忆。
 中国最隐秘的南铜北运历史,一场湮没无闻又波澜起伏的伟大壮举,一段绵延数百年,超乎后人想象的艰难旅程,一个地理路线上无法想象的事实,真能在败落寂静的云南会泽县娜姑镇的白雾村,悄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