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州西湖六如亭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

(2010-04-06 21:48:44)
标签:

杂谈

惠州西湖六如亭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试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西湖所作《湖上初晴后雨》,诗以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风景绮丽,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
    苏东坡在杭州为官两任,两次为官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更是引人入胜的西湖佳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却是苏东坡在惠州西湖题写的《惠州一绝》。惠州西湖,原名丰湖。由于它富有“苇藕蒲鱼之利,岁数万”,湖水又可灌田数百顷,给当地居民带来丰裕的收获,故称丰湖。至于西湖,它是由苏东坡南来而得名的。 
    今天在这里讲述的,不是苏东坡建设惠州,为官一任,造福百姓的故事。也不说东坡酒,东坡肉,东坡肘子这些经典佳肴。要讲的是苏东坡这个风流才子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大家可要把纸巾准备好啰。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南来,从闰四月初苏轼接到贬官落职的第一道诰命即行启程往南赴任,到朝廷五改诏令四降官职后,苏轼经过几千里长途的跋涉,终于抵达贬所惠州,时年59岁,只有第三子苏过和侍妾王朝云随行。原来他以为粤东的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谁知下车伊始,一看山川风物,美不胜收,不禁高声赞美“海山葱茏气佳哉”!于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住就是三年,写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序跋。后来因为他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传到章恬耳里,宰相章恬认为他的贬谪生活太闲适了,这才再贬到海南儋县。
    苏东坡到惠州,王朝云在惠州为苏东坡生再下一子,取名干儿,产后身体虚弱,不久便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难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却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联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表达他对爱妾的怀念感伤之情。王朝云是浙江钱塘人,字子霞,为人聪敏,有见地,原本是苏东坡早年买来的一个侍儿,当时孤苦伶仃,才十二岁。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识字,但在苏家遇到极良好文化艺术环境,加上她人天资聪慧。耳濡目染,潜心用功,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读书,也喜欢诗画书法。东坡被贬时,姬妾相继离去,只有她随东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死时只三十四岁。她死后,东坡与栖禅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间。传说朝云死后,东坡每晚仍梦见朝云回家给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总是湿漉漉的,问她何故,朝云说因要涉水过湖所致。东坡梦醒后,于是在平湖与丰湖之间构筑起一道新堤,让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这成了惠州“苏堤”的来历。于是才有了今天西湖八大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朝云死后,依她所嘱,葬在西湖附近的栖禅寺。寺内僧人十分重敬这位女施主,特地捐资在朝云墓上盖了一座纪念亭,初名朝云亭。后来,由于笃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弥留之际曾反复诵念《金刚经》上的一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六个“如”字,突出表现了佛教强调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来被人们改称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龙依“六如”写过一副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苏东坡诗词极著名,但爱情诗绝少,而一首纪念朝云的《西江月》词,堪称爱情诗中的极品,词曰: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观赏六如亭的最佳处在西山泗洲塔顶,那儿有一株颇具风采的大榕树。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诗:“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松。”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苏东坡又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王弗是苏轼的结发之妻,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十六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江城子·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凄楚词里,是否也可寻爱妾朝云的梦影呢?
    以上资料大都来源惠州文章记载,也为了宣传惠州。惠州是一个风光迤逦,四季如春的好地方,不可多得的宜居城市。为客家属地,民情温善。是千年州府,现今保存着大量文化古迹,流传着苏东坡的众多典故传说。道教名山“罗浮山”离城不远,山中保存千年“冲虚道观”(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建),值得神往。来时最好在荔枝出产的季节,可以领略诗人:“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好心情、好景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