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解大盘:调整“如约”而至, “二次”进场要准备!

(2014-08-26 16:46:51)
标签:

股票

操作

大盘

大跌

   前言:技术分析之所以有长久的生命力,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客观!所以,真正技术分析的高手,基本都把走势图作为股票买卖的唯一依据,只有唯一,没有第二。技术发出买卖信号,就是最高命令,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和侥幸。之所以用技术走势图作为标准,是因为人有侥幸之心、贪婪之欲,容易被情绪控制,而走势图最客观,所以中国古代的法家大师韩非子反复强调:法规比人可靠!

   上期观点回顾:本博主上(上周五)一篇文章,明确标明:大盘日线见顶“倒计时”即将结束!文中明确指出:本周一为最后逃命机会!环顾整个市场,没见有一个博主有这样的分析;当然,我这样说不是想说自己有多厉害,而是想告诉大家:技术分析的利害!炒股票的人最怕主观,因为市场涨时,你听到的全部都是利好,看涨一片,自然你就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从众了,即使大盘发出卖出信号,你也毫无反应,像温水煮的青蛙一样,失去了对危险该有的敏感;但技术分析不同,它只关注市场本身,对市场的每个信号都有该有的反应,自然能够顺利躲避危险。

图解大盘之日线分析:    

   技术解盘:大盘自2010.53点开始,进入了日线一波的上涨行情,此上涨目前是否结束?还可能到哪里?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图:

http://s1/mw690/001RV1jxgy6Ly0VV3MYb0&690“二次”进场要准备!" TITLE="图解大盘:调整“如约”而至, “二次”进场要准备!" />

日线走势图:注意,今日本博主跟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上图,上图其实包含了两个周期走势;其一,1974.38点开始的上涨,这是周线的一波上涨,可以看到,本博主用白线标示了为3浪,也就是说,当下行情处在周线一波的3浪上涨之中,其实这个稍微懂一点技术的朋友都该看明白:大盘中级上涨远没结束,所以不要疑神疑鬼,赶快抓住机会赚钱吧!其二,周线的3浪上涨,在日线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到:2010.53点开始的上涨,为日线的3浪上涨,2248.94点,现在还没不能完全证实为日线3浪的高点(这个一般人可能理解不了,一言半语讲不清,暂不讲),这个3浪上涨,也是本博主近日多次分析的。现在,我们需要研究的就是,2248.94点开始的调整,是多大力度的调整,会不好终结日线3浪上涨?现在我们需从60分图来观察一下,如下图:

http://s7/mw690/001RV1jxgy6Ly0Zmp7M66&690“二次”进场要准备!" TITLE="图解大盘:调整“如约”而至, “二次”进场要准备!" />
上图是上证60分周期图:日线2010点开始的这波上涨,在60分图上,2010.66点开始到2066.43点为第1浪上涨;2056.42点到2033点为2浪调整, 2033点开始,到2226.74点为第3浪上涨;2226.74点到2180.9点为4浪调整,自2180.9点开始,市场转入当下的5浪上涨;好了,这是我之前的分析,这是得到本周一将转入调整的关键分析;现在,2248.92点开始的调整,真的能结束整个日线的3浪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里完全可以像上图一样,形成一个4浪的区间震荡,所以我们需要等待一笔反弹出来,才能真正确认,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等待一个短线即将出现的买点,这个买点,不是日线级别的,而是60分级别的;这个买点会如何产生,什么时候产生?显然我们需要借助10分图观察一下:

http://s1/mw690/001RV1jxgy6Ly12INYA10&690“二次”进场要准备!" TITLE="图解大盘:调整“如约”而至, “二次”进场要准备!" />

上证10分图走势图:可以看到,2248.92点开始的调整,目前是60分图的一笔调整,此调整在10分图上,已经走了3浪;由此可以轻松的得出两个结论:其一,短线而言,未来3天,都是短线逢低的买点。其二,市场中期走势继续看好,千万不要因为调整了一下,被人一吓就疑神疑鬼,这点我再次强调。

60和10分图结论:短线即将进入买入时机,日线上涨有结束迹象,但并未验证。

操作策略:持股和逢低买入结合

综合结论:大盘短线买点将出现,日线有提前结束可能,但仍未验证,所以第一目标2300点附近暂不修改,此中级上涨的理论目标2500点左右。

有需要短线个股的朋友,可以咨询:热线:0755—82803500 或加入QQ互动群:3406776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