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既有效又不伤害亲子关系的管教秘籍——美国妈妈的不动怒管教法

(2014-08-11 15:06:24)
标签:

育儿

分类: 文章分享

    http://s10/bmiddle/001RUY5Uzy6L9YF7zq979&690

    在管教孩子中,掌握一些技巧很重要,孩子看似反抗的行为,其实也是他建立界限的过程。打孩子不是一条捷径,父母用过激行为,换来的只是孩子一颗恐惧的心。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因势利导,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界限在哪里,并学会开始尊重规则。 

适当转移孩子注意力

    在宝宝3岁之前,很多时候父母无法用语言来和孩子理性沟通,所以美国儿科医生给的建议就是,因为宝宝的注意力很短,在孩子闹情绪或不合作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他们喜欢的东西或者话题,转移孩子注意力。虽然方法很多,但还是要取决于孩子的特点,有的孩子喜欢比较幽默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有的希望看到自己的安慰物,有的喜欢听故事等等。

    女儿好朋友小T的妈妈对付小孩子哭闹的方法是,她常在包里随身带很多转移女儿注意力的东西,比如图画书、小零食等。最厉害的就是她包里总装着一副墨镜,在小T一两岁的时候,只要她哭闹,妈妈会戴上墨镜,再故意做出几个夸张的表情,不出1分钟,就能让小T安静下来,甚至破涕为笑。至于原因,她猜想也许是因为小朋友天生对色彩敏感的缘故。还有一次小T哭闹着非要别人手中的玩具,眼看就要失控,小T妈妈顺手挑了个差不多形状的玩具,在她眼前晃了一下,这时小T似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闹脾气,满足地拿着玩具玩起来。

给孩子5分钟缓冲期

    所谓的5分钟缓冲是指,大人在给孩子下达命令前,要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的时间,这样可以适当调整孩子的负面情绪。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先生的姐姐带着孩子一起来看我们,晚饭准备好了,可小外甥在一边看卡通片入了迷,连叫了两次都不肯吃,他妈妈当时并没有很生气地一下子就关掉电视,而是走到他面前,语气平缓地说:我们再看5分钟,然后我一说停止,你就过来一起吃饭,好不好?小朋友看到妈妈说话的时候态度很坚定,就点头同意了。5分钟过后,自己乖乖地坐到位子上开始吃饭。

    我觉得其中的技巧就在于那5分钟,想想孩子正看到兴头时,如果一声令下立即关掉电视,这样显得大人比较专制,接下来他的反应一定可想而知,哭闹的戏码通常不可避免。相反,多给他几分钟,让他感到妈妈不仅没有强迫他,反而给他自主权,这种沟通方式,让孩子有了更多的心理准备,一旦孩子认定事情是在可掌控的范围内,就不会表现出太多的挫折感。

说出魔法“1-2-3”

    魔法1-2-3magic1-2-3)是很多儿童教养专家赞同的一种方法,看似没啥新鲜的,就是对着宝宝数“123”,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求父母做到心平气和,就是书里说的不说话,不动怒的规则。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讲理,只不过他们理解的道理很简单也很直观,用这种直接和快速的方法,来控制孩子的行为,有时候胜过大人的千言万语。我认识的一位妈妈,就觉得这个方法很神奇,比如她家4岁的宝宝在吃晚饭之前非要吃土豆片,好言相劝也无动于衷,最后干脆坐在地板上大哭大叫起来,于是她看着宝宝的眼睛,不动声色地开始数“1”,然后有意停5秒,让孩子体会到这背后所代表的警告意味。如果依旧继续哭闹,会竖起第二根手指说“2”,看孩子的反应,让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调整。再等5秒钟,如果还没有一点改进,就要伸起第三根手指,数到3表明这是最后一个机会,否则的话就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没收喜欢的玩具或罚她不能看卡通节目等。

    以前看到孩子如此哭闹,她会打孩子的小手,看似把孩子给吓住了,可是打完之后,隔些天又会故技重演。而现在,她会用数“123”的方法让自己保持冷静,但给女儿的心理暗示却也是简单明了的,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明白数到3后会有不好的后果,这时候魔法就生效了。


设置顽皮角落

    美国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是非常有原则的,更多家庭倾向用naught ycorner (顽皮角落)这种方式来重申规矩的重要性。通过让孩子坐顽皮角落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就时间长短来说,掌握的原则是,1岁的孩子大概控制在1分钟,2~3岁的孩子最多不超过3分钟。不要小看这种罚坐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冷静下来,明白自己行为的界限。

    一次去朋友南希家做客,当她给女儿洗完澡后,女儿就是不肯穿睡裤,好不容易给她穿上,孩子又给脱了下来,当她要哄劝让孩子再穿上时,孩子便开始满屋跑,折腾一通后被妈妈捉到,于是妈妈干脆把她放到顽皮角落,让她安静几分钟。孩子刚开始觉得有点委屈,眼泪直打转。之后南希蹲下來,用坚定的语气和她讲道理,还指着屋里的其他人给她看,言下之意就是:你看大家都是穿裤子的,就连爸爸也穿了呢。南希知道女儿平时跟爸爸关系最好,希望透过这个举动,告诉她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当然这种惩罚方式也不是万能的,孩子有时候也会重复令人抓狂的行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在处理过程中如何与孩子沟通,并找出最好的应对策略。


 

【节选自《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

[版权声明:本博客发布的原创文章,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及出版物不得转载。在网络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