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人平专栏——育儿力之陪伴的力量

(2014-03-27 11:23:44)
标签:

王人平

育儿力

陪伴

育儿

分类: 文章分享

王人平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就我而言,育己即是育儿。


    陪伴是孩子教养中最重要的“育儿力”。如果父母不愿意在孩子身上付出自己的时间,那再说如何爱孩子都是空谈。本期“育儿力”我们一起聊聊父母的陪伴会对孩子产生哪些神奇的力量。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忽视

    导致孩子出现哭闹、打人、摔东西、过度黏人等诸多常见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所以会以此方式呼唤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而给孩子更多时间、更高质量的陪伴,更及时、更积极的回应,是孩子获得安全感最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力量非常有限,又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当想做的事常常做不到或不被允许做,就会产生无助感,挫折感,进而用父母眼中那些“任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然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全然的陪伴和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时刻有被爱的把握,消除内心的恐惧感和无力感,增加孩子自身的安全感和价值观,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能力和自觉,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还有一类问题,比如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总是一集一集不停地看。沉溺于手机游戏,总是爱不释手,更是和父母的陪伴不够直接有关。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当被要求在看电视和与父母朋友玩耍之间进行选择时,世界各地的儿童有73%选择与父母玩耍,而选择看电视的只占11%。父母常常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一方面把孩子托管给电视或手机,另一方面却又责怪年幼的孩子不自律。所以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方法不是去禁止孩子看电视或玩手机,而是多陪孩子一起交流、游戏、阅读、户外活动等,给孩子更丰富的真实生活。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根基

 

    在养育孩子的历程中,唯有与孩子长时间的相伴,父母才可能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对孩子的接纳、尊重、理解和信任传递给孩子,才能以自己身体力行的示范,去影响和熏陶孩子,帮孩子获得成就自己的信心、勇气和力量。而孩子也唯有在父母的陪伴中,才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从而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构建起独立的人格特质和与父母稳固的依恋关系。

    陪伴是父母了解孩子的主要途径。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如果我们连了解孩子都做不到时,那么我们所采用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定是盲目的,我们所说的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就是空谈。就儿童生长发育的普遍规律方面,我们便可以通过相关书籍有个大体的了解,但具体到某一个孩子成长秩序和个性特质方面,一定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要真正了解自己孩子所处成长阶段的规律特征,以及自身的天赋秉性、兴趣爱好、感受需求等,父母必须在孩子生活和游戏时观察他,在孩子种种不同的情绪和状态下研究他,而做到这些的前提则是,需要父母长时间地陪伴在孩子身边。

   陪伴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常见到很多父母整日忙于找寻培养孩子的能力,培养品质的方法和秘籍,可对孩子却常常连陪伴的耐心都没有,滋养的过程都想省略,只想用说教、打骂等简单、粗暴、速效的方式教育好孩子,而不是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构建一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温馨的成长环境来熏陶、影响孩子。

是什么令我们无法常常陪伴孩子?

 

    曾看过一段杨澜对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吉尔博的访谈,谈话间杨澜问教授,自己手头事情太多,常分不清主次怎么办?吉尔博特教授回答说:“10年以后,你不会因为今天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1小时而后悔。所以,你知道答案啦。”是的,人生的遗憾在所难免,毕竟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但尽力让自己少做一些后悔的事。

 

   是事业阻碍我们无法全身心陪伴孩子吗?谈到育儿和事业,很多父母总是秉持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把二者对立起来。然而我根据个人的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是,不仅不矛盾,还相互促进:正是有了给孩子喂夜奶换尿布的耐心,让我在面对事业的困难和挫折上多了一份勇气和信心;正是带孩子过程中与家人沟通所需而发展的同理心,提升了我的团队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而教养孩子能力的提升,又提高了我工作中管理情绪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育儿即是育己,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而反过来,自己提升了,能力更强,格局更大,对工作和事业都是一种促进。

    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吗?阻碍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理由是,没有时间。可这是真的吗?奥巴马在第一次竞选总统前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至今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儿出谋划策。而我们真的比奥巴马更忙吗?其实,陪不陪孩子,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理时间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生选择的问题,是我们把什么看得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更需要我们重视的是,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如何提高我们陪伴孩子的质量?

 

    当然,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全部的时间、精力都给孩子毕竟也不现实,而孩子同样需要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相比拿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提高我们陪伴孩子的质量。这里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陪孩子时,要有足够的专注。家庭生活中,常见到的一种场景是:父母一边陪孩子玩耍,一边摆弄自己的手机;一边和孩子共进晚餐,一边开着电视看穿越剧,很少互动交流。这样的陪伴,孩子会有什么感受?他会觉得自己对父母而言并不重要,父母只是在应付自己而非真的爱自己。时间久了会削弱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陪孩子时一定要专注,而在和孩子游戏或玩耍时,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去做一个追随者,而不是主导者。只是陪伴,而不要指指点点,要全然进入孩子的世界。

 

    第二个建议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都在。没有人能绝对保证每天都有一段时间和孩子共度,但无论我们多么忙,都至少要保证在有关孩子和家庭的重要日子里,都和孩子在一起。比如孩子的生日,第一天上幼儿园或上学,孩子的家长会、有孩子参与的运动会、文艺汇演,以及各种传统节日等等。而在非重要的日子里,至少也要保证孩子可以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方式,可以随时连系到我们,为孩子建立一条与父母联接的通道。

http://s11/mw690/001RUY5Uzy6HDdqCEhsea&690

【节选自《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 20144 P140《育儿力之陪伴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博客发布的原创文章,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及出版物不得转载。在网络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