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不放弃
通往成功的秘密道路上,有一种品质必须具备,那就是:不放弃!遇到困难时,有沮丧、有挫败,但只要不因此而放弃,就有成功的机会,这样的信念会激励孩子在漫长的一生中,朝着一个目标,不停做出尝试和努力。
你可以的!”“再试一下!”“别放弃!”有哪一位父母从没对孩子说过这些鼓励的话呢?不管孩子是学走路,学习自己上厕所,还是搭积木,不管孩子面对的是小麻烦还是大难题,他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着需要“再
坚持一下”的挑战。大量研究证明,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有没有“再坚持一下”的习惯,几乎等同于他未来成功
的可能性。无论在艺术、体育、医学还是科学界的精英,几乎如出一辙地认为,自己的成就并非来自超群的智力,而是来自达成一个目标的渴望、决心,以及因此产生的自律性。让有些父母为难的是,他们的孩子看上去,天生就没有执着的精神!这没关系,孩子的天性不同,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在这个方向上前进一点。每个孩子放弃的底线都是不同的,但只要他可以在自己的底线上一点一点往前走,那他就成功了。
·减少“你真棒”“你真是天才”这样过时的夸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被教导,不要吝惜对孩子说“真聪明”“你真棒”,我们希望借由这类夸奖,让孩子变成自信满满的人。而事实上,如果这类夸张使用过度的话,孩子会对它们上瘾,这反而会侵蚀孩子的自信和发自内心的、做事情的热情。好像没有这些赞美,做事情都失去了意义。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在一本有关“成功学”的著作中提到,那些常常被赞美事情做得好(比如“你这张画真漂亮”)或者能力强(比如“你真的很会画画”)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反而比较容易放弃。而那些常常因为努力而被鼓励的孩子(比如“你一定练习了很久,才画得这么好”)却更容易坚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把成功等同于努力付出。所以,如果以前我们对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很棒的小画家,”那么现在最好改成:“我看见你每次画画时都特别用心。”如果以前我们对孩子说:“你弹得真好,”那么现在最好改成:“你花了那么多时间练习,所以才把曲子谈得那么好。”
·不断累积成功经验和体验
坚持,这种品质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一旦变成一种习惯,就会伴随孩子一生。也就是说,即使孩子平时从搭乐高、跳芭蕾中磨练出来的坚持的品质,也会让他在将来的学习中、生活中有更大的决心、耐心和自律心。而因为“不放弃”取得的一些成功又会让孩子更自信,也更有勇气接受那些不确定的挑战。
每当孩子举白旗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曾经的某一次他是如何转败为胜的。比如孩子因为练琴产生很强的挫败感时,你可以对他说:“还记得去年学围棋时花了多少个小时对弈才有突破吗?有好几次你都输得想翻脸,但慢慢静下心来,你就越下越好了,你看你现在多享受下棋啊。”
·帮孩子拆分难题
如果你想让孩子挑战一个难题,比如学会滑冰或者整理自己的房间,那么不妨先帮他制定一个有步骤的计划。当孩子发现,再高难度的挑战也可以分为简单几步,慢慢去实现时,他就不会被吓得往后退了。比如,当孩子面对一幅复杂的拼图时,你可以提醒说:“我们一起来,先找到四个角上的那几块吧!然后,咱们再拼出边缘的图案。”
·让孩子被热情甚至激情充满
有数据统计,超过2
/3的学龄前孩子都有一种让他长时间着迷的兴趣,不管他感兴趣的是公主王子、动物野兽,还是汽车飞机,或者其他任何东西,你都要支持他,甚至给他“火上浇油”。
不要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痴迷感到担心,更不要因为出于培养孩子广泛兴趣的想法,劝孩子“你要不要看看别的好玩东西?”千万不要!他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来的热情甚至是激情是他一生的宝藏。它不仅带给孩子内心的愉悦,而且会帮助孩子更容易收获某一领域的成功。
不劝慰孩子中断让他痴迷的研究转向别的爱好,并不代表我们反对孩子拥有丰富的兴趣爱好,而是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让他找到新的好奇,让他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比如带他去科技馆、图书馆、动物园、博物馆,才是“开发”新爱好的最好办法。当他表现出新的兴趣时,我们能做的最好事情就是,提供一切资源,让他沉浸其中。要警惕的是,切忌把你童年未完成的兴趣强加给他。
·重新定义“失败”
害怕让别人看到自己短处的担心,往往是孩子很快放弃的诱因。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挫折是绝大部分学习过程的必经之路。不管孩子学的是轮滑,还是认字,我们都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对他说:“一时的结果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不停地坚持练习。”,或者,“真正的失败不是没有学会,而是在努力前就已经放弃。”
故事书是强化这个概念的好工具,许多好的故事都在试图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刚开始你失败了,没有关系,试一次,再试一次,你终究会成功,甚至即使你没有成功,你因此得到的收获也一定是满满的。或者,你还可以换个方法,淡化孩子对失败的恐惧。比如当孩子表现出,因为恐惧失败而放弃任何有挑战性的活动时,你
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生活处处充满“失败”和“成功”。不管是和孩子一起搭积木,还是下棋、踢足球,你都可以频繁地重复“你成功了”或者“你失败了”这样的话,准保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会对它们表现出麻痹的状态。相应地,面对心里那个“糟糕!会失败!”的声音,也会坦然得多。
更妙的是,孩子可能从频繁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出一条:生活中处处充满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成功很可能紧随其后。
·终极对策:做个好榜样
像以往我们谈论到的任何一种品质一样,当你希望孩子拥有它时,请先让自己做到。你说一百句失败了没关系”恐怕都比不上你面对失败时一个释然的表情。你会有沮丧的瞬间,但不必在孩子面前掩饰它,相反,让孩子看到你的不如意,你的失望,然后才是你的释然。掩盖会让孩子察觉到:失败是不好的,能回避就回避。
http://s16/mw690/66181bcegd5fb4625b64f&690
http://s4/mw690/66181bcegd5fb5a5a3e13&690
【节选自《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
2012年6期 P102《学会不放弃》】
[版权声明:本博客发布的原创文章,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及出版物不得转载。在网络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