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隔代养育观——完整文字刊登于《父母世界》Parents9期

(2012-09-10 09:00:00)
标签:

王人平

巴学园

隔代养育

祖父母

婆媳

育儿

祖父母的到来,给了我们家的温暖和无私的支持,但与此同时,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和矛盾也随之而来。家家情况不同,所以很难总结出最适合你家的三代相处之道。在《父母世界Parents9期特别关注《与祖父母更好协作》中,我们邀请了几位年轻一代的代表,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隔代养育观,看看是否会对你有所启发。

 

王人平(巴学园)

原微博名“巴学园”,IT管理顾问,专注儿童教育研究。其微博“@王人平”堪称新浪微博目前最火爆的育儿自媒体之一。

 

明确责任与担当。养育年幼的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但却不是祖父母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是我们作为一个已经有了自己孩子的成年人应有的素养。老人没有义务为我们带孩子。无论是出于帮我们分担生活的压力,还是喜欢和孩子相处,能帮一天,我们都该心怀感激。

坚持道理,掌握主导权。时常听到一些妈妈抱怨老人带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就常想问问她们,如果真要抱怨,是不是也该先抱怨你自己丈夫的不作为?抱怨自己的不坚持呢?说老人太固执,太强势,自己没办法,是一种对自己责任的推脱。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连养育自己孩子的主导权都不能掌握,能说自己是个负责任的人吗?我们说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并不是说要绝对听从老人。我们听话是因为老人的话有道理,我们遵从的是道理;如果我们没有遵从老人的话,也不是对父母的背叛,而只是对他们话中的道理不认同。

理智对待“问题”。说起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很多妈妈能做到或至少在尽力做。那我们对待老人,为什么就常常那么刻薄,要求那么高呢?即使不考虑父母年老的问题,我们是否也该想想,自己就完美吗?自己带孩子问题就一定少吗?其实,我们抱怨的很多问题不是因为老人带才出现的,只是孩子到了某个特定阶段表现出的身心发育特征而已,而我们却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偏见把这些问题都归咎于老人。

生活是最重要的课堂。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仅为教育孩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看到很多父母急着把年幼的孩子送进各种学习班、早教班,或者整日谆谆教导做人的道理,殊不知,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和伴侣,做事的方式,交流的语气等等,要比那各种班和道理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也更重要!这会影响甚至决定孩子以后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理解这个世界,面对自己的人生。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包括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将来他也会如何对待我们。如果我们自己不接纳和尊重父母,孩子又怎么会尊重老人,尊重我们呢?

首先,做好自己。年轻一代父母,之所以抱怨老人带孩子所带来诸多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自己本身都做不好自我管理,分不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盲目给孩子订规矩,不是溺爱娇惯,就是打骂训斥,更可悲的是自己还不自知,于是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些父母对自己养育了56年的孩子身上的诸多问题视而不见,而孩子去爷爷奶奶家几个月,就把孩子身上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老人的教养方式不当。扪心自问,客观吗?教育在我眼里,从来就不是责备老人,责罚孩子,而是管理自己。如果父母真的做到了,即使你只是每天晚上和周末陪孩子,但只要这种陪伴是有质量的,孩子所能感受到的来自于你的力量和引导都是强大的,那老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大。

接纳差异,不抱怨,不强求改变。如果婆媳对孩子的教育分歧很大,就尽力让孩子的爸爸来做老人的工作,这也是做丈夫和儿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涉及到大的原则的问题,会和父母去沟通,但也只是点到为止,而不会强求老人一定按我的意志去做。以我的观察和理解,隔代教育问题的表象是养育孩子的理念、方法的分歧,本质是两代人价值观、性情、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问问我们自己,这些是能轻易改变的吗?我们三、四十年岁月所形成的观念、习惯都改变不了,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去改变,现实吗?如果真的退一步说,一定要一个人改变的话,那也是我们,而不是老人。所以,我可能会坚持自己的做法,但对老人不当的做法,不抱怨,不强求改变。

借助专家之口。这是我规劝父母的一种常见手段。人多大的年纪,都会觉得子女是孩子,但对专家的话,反而会更在意。遇到一些大的分歧,我会把一些专家的访谈节目,或报纸杂志上相关报道找来给父母看看,他们虽然嘴上很少认错,但我发现以后对来类似的问题,还是有所改进的。

人生最不能等的两件事,一个是对孩子的教育,一个是对老人的关爱。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无可挽回。好在,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爱和智慧,这两件事就能合二为一。对我们的父母日常点滴的关爱就是对我们孩子一种良好的教育,而给我们孩子良好的教育也是对我们父母之爱的继承和传递。这份关爱,这种教育就是送给所有孩子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的最好礼物吧。

 

专题更多内容参见《父母世界》2012年9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