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理论派妈妈的实战困扰

(2012-07-10 16:20:45)
标签:

育儿理论

自由

李岩

困扰

杂谈

分类: 文章分享

新理论派妈妈的实战困扰  

心理工作室:每月一次亲子个案咨询,帮你解开孩子身上的N个谜团。

本期关键话题:

  * 理论派妈妈,在养育孩子的实践中,如何拿捏好分寸?

  * 怎样的“放手”和“自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 为什么学到的育儿知识越多,反而越容易焦虑?

  * 真正爱孩子,究竟该着眼未来,还是眼前?

 

心理咨询专家 李岩

父母123机构创始人,擅长从脑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的角度综合看待孩子

的行为问题,并找到背后的根源。

游戏力》译者,倡导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化解亲子关系中棘手的问题。同时,他也是3个孩子的父亲,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认可的育儿理念。

 

本期咨询妈妈:两岁女孩嘉嘉的妈妈

热衷于育儿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而实践中又不断伴随着困惑。

 

 

 

嘉嘉妈 最近跟老公有一些争执。他说,因为我学习了太多新潮的育儿理论,导致我对孩子过于纵容,给的自由和满足也过了度。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话,但处理具体事情时,对于分寸的掌握,对于度的拿捏,还不那么肯定。

李岩  你和老公在什么事情上的分歧,让你觉得拿捏不好这个度呢?

嘉嘉妈 大部分是涉及安全的问题。比如嘉嘉想自己爬上栏杆去玩,这对她来说有点挑战,很容易踩空,但我觉得只要我在一旁保护,应该可以让她尝试。这时候,如果我老公也在,他就会把嘉嘉抱开,说这太危险。

李岩 当孩子在一个地方爬上爬下,一来他愿意,二来他的能力也可以挑战一下的时候,是可以让他尝试的。前提是要评估一下,如果失败,最坏结果是什么?你能否承受?孩子当然有掉下来的危险,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孩子自己有“要小心”的意识,在我们的保护下,他因为挑战成功而获得感觉良好。相反,如果我们不相信他,把他按住,说“快下来,危险”,那么孩子可能得到两种感觉:1. 周围的环境充满危险。2. 我的能力不行。

嘉嘉妈 因此,您赞成这个问题上的“放手”?

李岩 对。不放心孩子去尝试和挑战,实际上是一种过度保护。过度保护的父母总是在孩子还没提要求甚至还没想到的情况下,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判断给孩子的保护“恰当还是过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跟随孩子!孩子主动要求你把苹果切成小块,你再切。如果他根本没提过要求,是你为了让孩子吃着更省事把苹果切小块,那这就有过度的嫌疑了。

嘉嘉妈 其实,我在“放手”这件事情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李岩 现在,我们普遍对包办、过度保护的做法比较警惕,但你有没有发现,在强调给予自由、培养独立性的父母当中,有这么一类父母:他们非常敢于放手,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的主动性也比较强。可是当孩子需要妈妈帮忙打开一个瓶盖时,她会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打不开?打不开你就别吃了!”放手,指的是放开孩子主动探索的手。放手,并不代表你可以在情感层面远离孩子。当孩子提出需要帮助时,你应该说:“好啊!我马上来帮你。”或者鼓励他:“要不你再试一下?不行,我马上来。要么咱俩合作?”这样并不会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这只会让孩子感觉:我需要妈妈时,她一定会来帮我。

嘉嘉妈 也就是说,在情感层面,不管妈妈给孩子多少用心的关注、积极的回应,都不会构成溺爱?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李岩 是的。注意,这里我们还是跟随者!当孩子明确表达出内心有需要(比如说“害怕”),或者你观察到孩子有需求但他没有能力表达时,你都应该给他积极的回应。

嘉嘉妈 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问题,当他受挫,回到妈妈身边时,可以得到妈妈最温柔的情感呵护。

李岩 这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自由”也有关系。有些妈妈在给孩子自由时走到一个极端:对孩子该干预时不干预。孩子打人了,妈妈都不制止。虽然妈妈也觉得打人不对,打人违背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规范,但她却用“自由”的理论给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当孩子的行为越轨时,妈妈要在行动上制止,情感上支持。否则,就真的变成纵容了。不能打着“自由”的旗号,放弃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

嘉嘉妈 另外一个很困扰我的问题是,我发现自己了解的知识越多就变得越焦虑。有些东西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之后,好像自己每做一个动作都如履薄冰,生怕有差错!

李岩 一方面,这是信息时代的普遍症状,信息越多,选择越多,纠结越多。另一方面,你可以问问自己,你读这么多书,学习这么多知识,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为了把孩子教育成自己期望的样子,你把所有学到的东西都当成技巧、工具,那就糟糕了!相比那些想把孩子塑造成数学天才、英语天才的父母,你只不过把工具包装得更高级了一点,实质上仍然是想控制孩子、塑造孩子。但是,如果书本、知识只是让你看清方向,有一点育儿的意识,然后帮助你发挥最天然的本能,在孩子需要保护时保护,需要帮助时帮助,需要放手时放手,就可以了。

嘉嘉妈 最难的是,有时候我根本分不清楚,自己做一件事是为了一个目的、一个期望,还是真心爱孩子。

李岩 很多时候,要区分这两者,真的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尝试一个方法:看看那件事情的着眼点是现在,还是将来?比如孩子摔倒哭了,为了现在,你会抱起他,因为你知道他很难受,需要你的安慰。如果为了将来,你会想,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这点事都不行,将来怎么办?

嘉嘉妈 可是,怎么能只顾眼前呢?为孩子的将来着想,难道不是爱她吗?

李岩 如果爱是为了此时此刻才是真的爱。如果爱是为了将来那根本不是爱,而是交易。我牺牲孩子眼前的快乐、幸福,来交换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这难道不是交易吗?这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的期待。

嘉嘉妈 这样一来,许多事情就都变得清晰了。可我还是太贪心,既要眼前好,又希望照顾到将来。所以,我想我会忍不住担心,将来真的没问题吗?

李岩 将来当然很重要,只是,将来是建立在现在基础上的。我常常说,现在的父母已经知道爬对孩子有多重要,而20年前的父母都会选择让孩子早一点学走路。当你的女儿爬的时候,你会担心她永远站不起来,不会走路吗?

嘉嘉妈 不会!

李岩 因为你知道他有内在成长的基因和动力。我们不但不担心孩子不会走,而且还会尽可能地让他多爬,因为这对他将来的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孩子现在的理解力,对情绪、情感的体验,以及他社会性的发展,都类似于身体发育的爬行阶段。这一环他走得如何,直接决定了他将来会走向哪里。让孩子的眼前有安全感、自主感和控制力,他将来的社会合作能力就会非常强。所以,这并不是不顾将来,也不是牺牲将来,成全眼前。眼前的好和将来的好是一致的,只要你相信孩子。

 

【节选自《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 2012年7期 “心理工作室”】

http://s11/middle/66181bcegc4756da6564a&690

[版权声明:本微博发布的原创文章,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及出版物不得转载。在网络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