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组图片中的人体标本和人体器官,是我几年之前在一次博物馆展出时所拍摄的,其大多是经过了生物学的塑化技术处理。贴出这些照片旨在供博友们进行浅显的常识性了解,不过对于视觉不适的博友,建议就不要再往下面看了。
http://s4/middle/6617b774g9cc3d83e7c13&690
生物塑化是一种可以把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它通过一种真空过程,用硅橡胶、环氧树脂等活性高分子多聚物对生物标本进行渗透,所用多聚物的种类,决定了浸透了的标本的光学性能(透明或不透明)和机械性能(柔软和坚韧)。塑化技术可以使标本的表面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并可在显微镜水平保存细胞的结构,塑化标本干燥、无味、耐用,可以长久保存,且易于学习。塑化技术是德国医学博士哈根斯教授在1978年发明的,它解决了困扰解剖学界数百年的难题。生物塑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生物力学,法医学和博物馆等多种学科和领域。
http://s15/middle/6617b774g9cc3d85d1b9e&690
http://s8/middle/6617b774g9cc3d87b9657&690
http://s8/middle/6617b774g9cc3d8c7ddc7&690
http://s5/middle/6617b774g9cc3d8e66e54&690
生物塑化一般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一是固定,主要是采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二是脱水和脱脂,主要是用丙酮在真空下充当脱水剂、脱脂剂和中介溶剂。三是强制浸渗,主要是在真空条件下用硅橡胶、环氧树脂等多聚物液体替换组织中的丙酮。四是聚合,即采用气体、光线或加热等方法将标本中多聚物聚合。
http://s7/middle/6617b774g9cc3d904db16&690
http://s10/middle/6617b774g9cc3d9606489&690
http://s2/middle/6617b774g9cc3d9accb51&690
http://s4/middle/6617b774g9cc3d9da7a03&690
http://s7/middle/6617b774g9cc3da179d56&690
生物塑化技术的流程包括:一是储藏,要经过浓度为20%的福尔马林灌注,然后在福尔马林的真空包装里放置至少4个月的时间,之后才可以解剖或运输。福尔马林在此起到的作用是固定、杀菌。二是解剖,将尸体肌肉组织当中容易腐烂的脂肪物等一一剔除,暴露出来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三是脱水,将解剖后的尸体泡在箱子里进行脱水。生物塑化技术在这之前,尸体已经被浸染了福尔马林,因此要在低温的丙酮浸液中把福尔马林排除,用丙酮进行置换。四是切片定型,在冷冻状态下,可以用锯把尸体切成3.5厚的切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切片区别受损与正常的器官。如吸烟的肺与正常肺的区别,脂肪肝与正常肝脏的区别等。尸体冷冻切片后做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工作人员用小夹子、钢针、针头、木头等用具把脱水的尸体一点一点地摆成造型。这时人体标本的肌肉,干而涩,没有一点弹性,一根根红色血管及肌肉组织清晰可见。五是真空置换,人体的70%是液体。利用塑化标本化技术,可以使尸体组织内的液体通过一个特殊的真空过程由活性塑料如硅橡胶,环氧树脂或聚合树脂置换出来。但人体细胞及人体的本来面貌即使在显微镜下观察都仍旧保持其保存前的状态。
http://s16/middle/6617b774g9cc3da360d9f&690
http://s13/middle/6617b774g9cc3da54961c&690
http://s10/middle/6617b774g9cc3da826859&690
http://s1/middle/6617b774g9cc3dacea4a0&690
http://s9/middle/6617b774g9cc3daed30a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