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老锣作曲,我演唱的《忐忑》,被亿万观众成为“神曲”。从此,“神曲”流行,“忐忑”这个词也被激活。
之后,所有的流行歌曲都开始被冠以“神曲”之名。更甚,所有奇怪的,夺人眼球,急功近利的快餐歌曲都以“神曲”定义。
“神曲”从褒为贬,从奇到雷,从精神到神经。变成一种怪异的、嘲讽的、浅薄庸俗的歌曲。
好多人问我,被定义为神曲女王,是否很冤屈?“神曲”这个词是否太滥溅?
真心说,当观众评价我和老锣是“神人神曲,神仙眷侣”的时候,我觉得观众特“神”,她们一眼就能看到我们音乐的灵魂,是“神”。艺术的高境界要超越技艺,达到形而上的神。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唱歌一直都希望自己灵魂升华,希望观众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精神的鼓舞。无词的《忐忑》,是内心迷茫,寻找自我的过程。而《忐忑》的创作和演唱都是具有一定的技巧难度,也涵盖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不同表现方式。它不是口水歌曲,更不是以哗众取宠为目的。严格意义来说,《忐忑》是一首艺术歌曲。只是艺术歌曲也能够流行,能够被大众传唱,这样的作品真的不多。大众需要的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供养,而是能够引领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潮流。
我喜欢音乐有“神”,也不认为“神曲”是滥贱的。
若以《忐忑》来分析“神曲”之神,我总结了以下特征:
一、
有意外,给惊喜
二、
有难度,有跨度
三、
传播广,影响强
“神曲”必须是创新的,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演唱技巧有难度,给人机会挑战。听一遍就能哼出旋律,却难以完成,有奇妙无比的体验。传播很快,影响力很强。有的口水歌曲传播非常快,却不能有很深的影响力,流传时间非常短。《忐忑》对于中国当代音乐创新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忐忑》不可复制,神曲也不是批量生产的。我很幸运,能够通过《忐忑》让大家听到我的歌声。《忐忑》是神曲时代的开始,而真正的神曲,不是当下大量滥竽充数的快餐音乐。神曲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
既然我和老锣创造了“神曲”,激活了未知的艺术生命,并能够让当下人有所共鸣,打开一扇音乐的大门。那我们也有责任将中国传统艺术输入新的活力,创作更多的作品,为自己血液里流淌的中国文化自豪。
2015年,李白和苏东坡将邀请老锣一起喝酒。跨时代的文人相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唐宋神曲”
我们将以风趣幽默地形式,穿越时代格局,演绎中国新艺术音乐。
中国古诗词不是冷冷冰冰的,也不是用来死记硬背的。激活诗词文化,赋予精神世界的滋养与能量。
具有精神的引领和开拓,这是我们创造神曲的动力。
神曲的创新理念,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给予新生的活力。
神曲不是神经发泄,而是激发人潜在能量的好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