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白嗓原生态杂谈 |
2011年最大的收获是参加中央电视台一套为公益而战的“梦想合唱团”节目,我结识了二十二位从贵州各地来的团员,他们是我和老锣亲自选出来朴实、真挚、纯净的“大白嗓”,那是来自我家乡贵州大山里的声音!
“大白嗓合唱团”是老锣给的名字,是那些没有经过训练、具有原始生命力的嗓音,如何将这种很“野”的声音,变成舞台上美妙的和音?前提是不改变他们独特的声音个性和真实的状态,但是要技术化、艺术化、舞台化的发展提升,这是我和老锣非常想研究的题目,对我们的创作有绝对的挑战,我们接招了!
合唱讲究的是和谐的多声部之美,是团队的合作与作曲家的作品完美的结合。有了老锣,无论老歌新歌,他都能够编配创作,我们的音乐粮食不缺,缺的是集体合作的精神与音乐技巧的运用。“大白嗓”学到的第一首歌是老锣创作的《梦想号子》,取材于苗族侗族的音乐元素,以民间劳动时演唱的号子为基础节奏,激励大家为梦想而奋斗的热情和精神坚持而唱。“哈呼哈呼,哈喜哈喜哈呼!”当我们第一次站在央视舞台上唱完这首歌时,现场所有的人几乎都会喊出这精神的号子。有了热情和力量,梦想才能够开始行动!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2OTMzMDQ4.html
“大白嗓”是接地气的,他们分别来来自:贵州威宁彝族、毕节苗族、黎平侗族、贵阳汉族等地区,民族习惯、生活经历都非常不同,家境贫困的居多,个性非常鲜明。他们刚到北京的时候,很不适应,除了气候、饮食,更重要是互相之间不能理解、常有误会和排斥,我和老锣非常关心他们的被褥是否暖和,吃得好不好。我们分别和他们聊天,解决彼此的问题。大家要合作,首先需要信任和团结!
我、老锣和乐队音乐家邸杨、熊俊杰、阮明园,每周给他们排练四到五天,在声音的训练上,我注重气息的运用和共鸣的异同;老锣教他们音乐的结构和感受;邸扬负责音准、和声训练,熊俊杰在节奏上把关,阮明园陪练。我们的训练非常紧凑,六个声部的和声演唱对于这些几乎从未唱过合唱甚至读谱也困难的“大白嗓”成员们绝非易事,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连做梦都在练习唱歌。
一次排练的时候,老锣突然跑去集贸市场,买来两个拖把,我们不知所措?后来他用拖把,改造成两面旗帜背在背上,写着“贵州队”,他和熊俊杰在台上击鼓,好似俩门神一般。我们从电视剧组租来士兵服装,豪爽的唱起了《好汉歌》!
“大白嗓”要奔放豪爽的唱不难,他们身上都有种野性和冲劲,但是要收着唱,唱出韵味、唱出涵养,非常困难。《映山红》是一首夜晚的歌,旋律韵味都很美,声音要弱,感情要含,一点也不能放。我们希望“大白嗓”不能苍白,不能单一,要能够立体的演绎多种气质和风格的作品。《映山红》稍微用力演唱,就会整体偏高,音准受到影响,最终大家闭着眼睛,慢慢吐气,余音飞韵,充满希望和想象,很感动人心。后来,他们又演唱了李白的《静夜思》就很容易多了。
“大白嗓”一直都坚持现场乐队现场唱,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唱出最真实的、自然的、中国的声音。
“梦想合唱团”的节目结束,我们获得了第二名,“大白嗓合唱团”新的生命即将诞生,我愿意率领这个团队,继续前行,为心灵的歌声,为爱的传递、为公益的梦想而唱!
贵州队《摇篮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MzI1NT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