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白嗓梦想合唱团文化 |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愿望:组建一支合唱团,与同行们一起为中国的声乐艺术创新发展,为观众演唱生命力顽强的、最最自然动人的声音!
最近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为家乡贵州带队参加"梦想合唱团"的活动,这个活动是为公益梦想而战,若能够胜出,将获得一笔基金为了贵州艺术人才的培养,既能够与同行们一起歌唱,又能够培育文化环境,有责任有意义.
因此,“大白嗓”合唱团成立了,是老锣给取的名."白"是所有颜色的基础,"嗓"是每个人自己的声音,"大"是完整而全面的范围。“大白嗓”这个名词在国内专业声乐教育里是个贬义词,但是,这个时代需要在保持真实的特色的声音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和技术的训练与提升,若一味追求科学和统一,失去了个性和色彩,我们的艺术将会变得真正的苍白、没有生趣、没有创新与活力!
10月20日,我和老锣去了贵州黎平县肇兴古镇上,那里的侗族大歌非常有名,从小孩到老人都合着唱。夜晚,我们来到古楼下,听侗族孩子们唱多声部大歌。
侗族姑娘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种的棉花、织的布、染的颜色、缝的成衣。染色的过程最复杂也最有特色,用蓝靛草(板蓝根的叶子)着色,再用猪血混合着第二次上色,将布料晾干之后,再用木头反复锤打,衣料变得非常闪亮,布料不用熨烫,那天然拥有的褶子更是生动活跃。女人们穿在身上那叫好看!据说许多外国专家来侗寨想复制这样的做工技术,都没有能够成功,没有人真正将这种侗家特有的衣料制作技术带走。这个地方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
长桌宴,看上去很气派,其实都是家常小菜,可惜这一次我们没有吃到侗族的腌鱼和青苔发丝菜。
10月22日,我来到距离贵阳不远的青岩古镇上,招募“大白嗓”合唱团员。
从上午十点到晚上九点,听了一整天他们唱歌,我、老锣和艺术指导熊俊杰正在定夺最后的人选,好不容易,因为贵州的好嗓子太多了!选择条件除了嗓音好、音准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强、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是我们最佳的选择。我们最终选出了24位成员,有彝族、苗族、侗族、土家族、汉族等,他们或是大学生或是公务员。
10月23日,我们在贵阳花溪区的“夜郎谷”开始训练,第一首歌曲《梦想号子》。有梦想就要立即行动,喊号子为行动给力!
喊完号子,我们到古堡里去唱布依族情歌《好花红》。合唱团必须能放声歌唱,也要能够弱声哼唱,收着声唱,对大家很难。
得先教他们一些基础练声和用气的方法。以后再请他们教我他们各自的独特技巧。
老锣教他们音程关系与和声的演唱。既然是合唱团,和声演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以往多是独唱,合唱的经验几乎没有,即使是侗歌和声,也是他们常年的习惯。这个“大白嗓”合唱团要唱各种风格的作品,一定是需要他们从理论到实践都要迅速学习和掌握规律。
我那八十八岁的外婆专门赶到“夜郎谷”来看我们。七年前的夏天,我和老锣就在这里举行了婚礼,那时已经九十岁的外公带着外婆也来参加了婚礼。外公三个月前刚去世了,享年九十七。
“大白嗓”合唱团与贵州“夜郎谷”的艺术家宋培伦老师合影(白色衣服的就是宋老师)。宋老师许多年前租下三百多亩的荒山,在这里就地取石材修建了他的园林和古堡,他希望能够将作品留给后世。“夜郎谷”不是度假村,没有麻将、没有饭馆,只有山、有水、有森林、古堡和小屋,这里的游客不多,宋老师期待的是知音的到来,“夜郎谷”是宋老师一辈子的艺术梦想,一年四季都住在谷里的他,一辈子都在行动着,活神仙一般。
“大白嗓”要借助山的灵性、地的元气,唱出回归自然的艺术之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