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艺术歌曲
(2010-09-11 08:59:27)
标签:
文化 |
民歌与艺术歌曲
民歌:与天与地与人相关,质朴的表达情感,更为人性化。
艺术歌曲;与内涵与技术与乐音相关,赋予诗意的阐述情感,更为艺术化。
民歌与艺术歌曲是两种不同体裁的歌唱艺术,艺术歌曲的概念是从西方而来,强调歌词、作曲、演唱等整体艺术性。民歌产生于农业或手工劳动者的生活之中,是他们个体的情感表达与释放。如果说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情感体验,艺术歌曲则是文化人的精神产物。
演唱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体裁,一定是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术。艺术歌曲是以艺术质量为先,声音通畅、音色唯美、音乐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强调乐音与诗歌碰撞之后的艺术之美。民歌演唱以生活情趣为先,声音真切、音色多变、地域个性强烈,强调非常鲜活的生命之美。演唱者要进入不同的状态,便不会有生硬别扭之感。
进入艺术歌曲的世界,对于音准、节奏和音乐素养的要求甚高。中国较优秀的艺术歌曲有:作曲家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金湘的《子夜四时歌》、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黄昏》、老锣的《静夜思》等等,西方舒伯特、舒曼的作品更是多不胜数。演唱艺术歌曲是声乐专业训练不可缺少的,是对于歌手艺术修养非常重要学习和积累。
进入民歌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那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不会听到鸟唱、不会闻到树香、不会光脚踩着泥土、也不会大声喊着山歌。学过了太多的声音技术,呆过了太久的琴房唱歌,一定要身临自然,让自己的嗓音解脱艺术的束缚,回归到草丛、河流、树林 、土屋之中。在不同的环境一定会唱出不同的声音。那声音随风走、随心荡;那声音里藏着蜜糖、裹着黄土;那声音懂了人、入了心。随后会发现,你象一只黄莺、象一钵黄土、象一片黄澄澄的麦田。农民唱民歌不难,而专业的歌手大多觉得很难。其实,专业的歌手如果懂了生活的细节,便能顺畅的运用声乐技术,更升华民歌的艺术性,便非常自然的放之于舞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