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阆苑古韵

(2025-07-24 17:07:17)
标签:

杂谈

散文

文化

分类: 散文游记
阆苑古韵

阆苑古韵

古有“天上瑶池,地下阆苑”之说,这阆苑,据说就是阆中古城。我知道阆中,因我的出生地距她很近,很早就听过关于她的轶闻:那华光楼与巴巴寺的掌故,那誉满巴蜀的保宁香醋,还有那三国张飞的不朽传奇。然而几十年来,我却从未走进她。岁月流转,青丝华发。如今,我终于收拾心情,去朝拜那令我心驰神往大半生的胜地了。

阆中地处嘉陵江中游,三面环水,北面接山,因城在阆山阆水间而得名,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一段时间曾是巴国都城。秦灭巴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逾2300年。阆中还是汉代天文学家落下闳、南宋抗金名将张宪的故里。

我沿着当年杜甫、苏东坡、陆游们的足迹,漫步在棋盘式的街巷中。那全木结构的瓦屋,古色古香的门窗,廊柱檐头的灯笼,迎风招展的幌子,都令我的瞳中闪出新奇的光。阆中也是一座醋城,大街小巷,浓浓的醋香味窜入鼻息,让人无法拒绝。平整而坚实的石板路,直通向古城的深处。漫步街上,我似在穿越历史的长河,探究古城那厚重的根基,浏览古城那古朴的民风,追忆古城那风云聚散的过往,心中漾起阵阵涟漪,浮现缕缕沧桑。

来到古城西街,参谒久负盛名的张飞庙。三国蜀汉大将张飞,曾任巴西太守驻阆中七年。在此期间,他鼓励发展农桑,保境安民,还率兵于瓦口关打败曹魏大将张郃,稳固了蜀汉东北边境。公元221年,张飞在追随刘备伐吴前夕,被部下叛将杀害于阆中,其身躯葬于此,头颅埋于云阳,死后谥封桓侯。张飞庙为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敌万楼、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宏大的墓冢及墓上参天的古树,昭示着古墓年代的久远及墓主人的不凡。我围绕墓冢盘桓良久,心中萦绕着无限的感叹:一代豪雄,起于涿州,金戈铁马,驰骋南北,身经百战,万夫不当,却死于小人之手,且身首异处,可悲而可叹!“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张飞枉死的悲剧,留给后人几多教训,几多思索,几多唏嘘!

走进一座座深宅大院,那天井中的假山鱼池,阶沿上的雕花木椅,花窗前的青藤瘦竹,屋檐下的盆景古树,都展现出一幅幅恬淡雅致、古韵悠然的民俗画卷。

“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这幅对联,准确刻画出了古城的特色和风韵。

穿过迂回曲折的街巷,来到被誉为“阆苑第一楼”的华光楼。此楼别名镇江楼,是一座高三十多米,四层三重檐的跨街门楼。据说它始建于唐代,后屡毁屡修,几易其名。华光楼碧瓦璀璨,翘檐欲飞;窗枋廊柱,雕梁画栋郭沫若赞它“独秀三巴”,当地人更夸张地说:“阆中有个华光楼,半截矗到天里头”,可见对它的尊崇。华光楼下的街区内外,古时有着“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的繁华。登楼南望,是宽阔的嘉陵江,古渡南津关。对岸魁星俊秀,白塔挺拔。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嘉陵流碧,锦屏如画,好一幅江山锦绣图!南宋陆游有诗曰:“城中飞阁连危楼,处处轩窗对锦屏”;北宋诗人李献卿留下“三面江光抱城阁,四围山势锁烟霞”的佳句。我也被这江山胜景所触动,即兴赋《七律》一首:

巍巍千载镇江楼,阆苑风光一望收。

绿水青山绕城廓,朱檐碧瓦卧江流。

剑门浩气荣新市,巴岭雄魂铸古州。

蜀汉遗踪今历历,凭栏阅尽几春秋。

江南岸是被誉为“嘉陵第一江山”的锦屏山。锦屏山呈马鞍形,它恰似一座锦绣屏风,与古城隔江辉映。锦屏山上有纪念落下闳的观星楼,山麓有纪念张宪的张宪祠。这说明,虽岁月悠悠,却天日昭昭,无论历史多么久远,那些为民族、为人民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故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锦屏山上浓荫蔽日,花木扶疏。杜甫诗云:“阆州城南天下稀”,苏东坡也赞曰:“阆苑千葩映玉寰”。相传杜甫、李商隐、吴道子、苏东坡、陆游都曾登临锦屏山,或赋诗,或作画。如今我辈步其后尘,追忆前贤,吟诵他们的诗章,发思古之幽情,思绪不禁激扬而澎湃!

站在山顶,远眺北山金碧辉煌的滕王阁,心中油然而吟诵起王勃那瑰丽名篇《滕王阁序》。遥望绿树掩映的巴巴寺,让人平添几多追忆,几多叹息。近看山下,碧绿的嘉陵江,用她那母亲的胸怀,温柔的臂膀,拥抱着这块风水宝地。俯瞰古城全景,楼台俨然,屋宇漠漠;大江飞虹,碧水逶迤;水映山姿,城浮丽水……我分明在“阆苑仙境”里,正览阅着吴道子的“千里江山图”。

我久久流连,竟而忘返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鹧鸪天梅湖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