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简里里: Galli戏剧背后有理论支撑吗?
高 璇:是有理论的。两个层面吧。一个是所有德国的心理剧都来自于最早莫雷诺的理论, 关于表演和戏剧为什么能够带来治疗效果,TA肯定是宗师。
Galli先生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自己的理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格林童话。关于童话的研究德国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有很多,Galli认为童话中所有的人物,都能在你的生活中找到;你的问题、你周围的人、你内心的各种角色,都能从童话中找到原型。童话是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的剧目、工作坊中Galli心理剧的运用,都是以童话为根基的。
还有一个是“七个暗室小孩” 【1】。这个理论呢,粗一看有点像各种各样的类型学。像九型人格啊、星座啊。大多数类型学是将你归于一个类型,说你适合什么、倾向于什么。但是Galli的这个是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七中不同的类型。如果你想要做一个“完美”的人,这七个力量你要灵活地、均衡地调动。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是如果你想要变化的话,你要去发掘你一直以来掩盖的小孩,就是“暗室”——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小孩”。有很多能量是被你掩盖住的,通俗点说是潜意识,被你生活中压抑下来的。你哪怕调动一点点,都会对你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简里里:回到一个更大的问题上,戏剧为什么会有治疗作用呢?
高 璇: 戏剧能带给你直接的、身体上的感受。因为目前大部分治疗是谈话治疗。谈话治疗要起到作用,就像简里里你学认知神经,可能最终的结果是你脑袋里面的一个认知回路发生了变化, 你用谈话的话要用成千上万次才能使来访者发生变化,但是身体的变化要快很多。
比如说当我在一个场景中表演的时候,我是用全身心在跟你表演的。我的身体的举动、感受都会传达信息。比如说我突然很紧张,我的身体发冷,这些身体的感受能够更快地让你的大脑产生变化。
戏剧、包括其他的艺术治疗是体验式的,它们都是有这样的功能的。
另外戏剧还有个特点是:Galli先生有句名言,是一句悖论的话:人在表演中才是真实的。我们通常说我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是戴着面具的,我们表演的不是我们自己,但实际上你在舞台上的每一刻,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比如说我给你设置一个虚假的场景,你会有一个保护壳,你觉得这反正是假的,我演的不是我自己,你反而心态上会放开。你在表演的角色中,你可能会做一些你在生活中完全不会去做的事情。比如说你朝一个人发火,但是你在生活中从来不发火;你朝一个人撒娇,但是你生活中从来不撒娇。
但事实上我们告诉你,你在表演中做的事情,可能正是真实的你自己,正是平时被你压抑的暗室小孩正在冒出来。结合Galli和莫雷诺的理论一起来讲,就是在表演中,你会有很多和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出来,而这些正是真实的你自己。
简里里:听起来戏剧本身是给人力量和保护,让TA更容易将自己压抑的部分展现出来。
高 璇:是的。另外Galli心理剧一般都是以工作坊、团体的形式出现。你坐在观众席中观看,和成为主角,这个转变本身也是有治疗作用的。当你坐在观众席上,你会觉得,哎如果我是主角的话,我会这样做那样做;当你表演的时候可能和发现完全不一样。
这就像在谈话治疗中,来访者说我会这样做那样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TA并不去做。“戏剧治疗”就给你这样一个机会,让你将你的想法立即去实现。你会亲身感受到差别在哪儿。
另外主角在表演过后,会有机会撤回观众中去观察。比如说,我演了一个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停下来,找另外一个人去模仿我刚才的表演,我撤出来观察我自己。等于我突然以一个旁观的角色,来看我自己的表现。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简里里: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吗?
高 璇: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女性,她当时是男朋友要跟她分手,但是她希望挽留。她带着这个问题来的工作坊,目标是怎样让她的男朋友不离开她。这个过程很长,我们用了整一天来处理她的问题。
在工作坊中,她有机会和扮演她男朋友的这个人去讨论她说的每一句话、做的事情所带给他的感受。结果发现她做的事情都让对方觉得她在赶他走,对方并不能感受到一丝丝挽留的意思。她自己也看到了这一点。她意识到自己其实也蛮想从这段关系中解脱出来的。
最这个过程很长,就不赘述了。但有意思的是,通过感受的交流、她身体的反应、导演(治疗师)敏锐地觉察等等,她最后发现其实她内心也是想要离开男朋友的。
简里里:你说时间很长,可其实也只有一天的时间。这还是要比谈话治疗快很多的。
高 璇:对,所以我一直说艺术治疗要小心,因为进程太快。作为治疗师要格外地小心,要保护来访者。
简里里:那你现在还做团体治疗吗?还使用这种戏剧的方式吗?
高 璇:我在个体治疗中只使用过一次,但是效果不好。我也考虑过是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但是我在团体治疗中使用,效果还是蛮好的。但是我不会做得很深,点到为止。只在人际关系训练啊、感受自己身体感受这些方面使用。
简里里:你提到童话,Galli里面是怎么使用童话呢?
高 璇: Galli对童话是有自己的解读的。
德国人有这样的传统,认为童话里面是有很多很多意义,需要解读 。Galli对童话的解读主要应用在亲密关系中,比如父女关系、母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等。你会发现格林童话中将所有人类的亲密关系都表现出来,我们只需要把它们拿出来,让人们看到这些。
举个例子,母子关系。在德语中,有个词翻译过来是“跟妈妈在一起的小男孩”,就是永远无法脱离开妈妈的小男孩,他们永远把妈妈挂在嘴边。在我看来中国男人中更多这样的男人。在童话中的原型就是青蛙王子【2】,那个“井”就是母亲,象征着过度保护、占有欲: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看到外面的世界,不允许他找到别的女人。
格林童话中有很多类似的隐喻,很多都跟性有关。青蛙这个词在德语中和性爱是一个词。它这个隐喻是很清晰的。
包括怎样将一个“被爱囚禁”的青蛙变成独立的、有责任感的、能够在另一段亲密关系中做成熟的男人,这个其实童话已经给了答案。有些人带着同样的问题来求助,观看或者表演童话剧能够让他对自己的问题更清晰。
简里里:这个放在儿童剧中是否会有点残酷?
高 璇:儿童剧中我们不这样做。儿童剧《青蛙王子》中因为青蛙王子承诺了公主很多事情,我们跟孩子们强调要信守承诺。还有一个他们也强调公主的“勇气”。
这部剧也探索关于“父女”的关系:在父亲保护下长大的女孩,她们要怎样进入社会。她们期待找一个像自己父亲一样的男人,结果发现不是这样,男人都是“青蛙”(大笑)。
简里里:《青蛙王子》的原版本是,公主把青蛙用力摔到墙上,摔得五脏六腑都出来了?
高 璇:对。“勇气”这部分,在童话剧中讲给孩子的是,当你遇到你害怕的事情的时候,你要有勇气,去看着它,深呼吸,勇敢地做你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