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2012-03-13 17:12:45)
标签:

杂谈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孤单、寂寞,但又跌宕起伏、回味无穷。还原一段历史,批判一段历史。与其说这里批判的是自己,不如说扒光的是自己的灵魂。(红色部分为自我批判)这段历史来源于http://weibo.com/renyanbing2010,扒光批判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生命的顶礼。

 

【连载】觉悟之路(6

下图为对应时间上证综合指数图: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2012-3-13):人生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快乐就好。但要真的享受到快乐,要懂得宇宙的真相,生的都会死的,有的都会去的,放下人的追逐,还我内心的虚空澄明,自然不为外物所累,当下快乐!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2012-3-13):知识会成为人进步的障碍,觉悟不需要知识,要的是内心的虚空,空也不空。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2012-3-13):这真有点魔教教主任我行之吸星大法,一万之间来去自在。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2012-3-13):结合均线也可分解大盘,也就是把混沌的股市划分成级别的一种方法,不过太过笼统,不仔细而已。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觉悟只在一瞬间,但这一瞬间的发生不知道需要多少量的积累,同时还要有机缘和慧根。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才算摸到了市场的门。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我痴迷中枢理论一年有余,原因就在于,如果就形的层面来把握之,这是痴人说梦;只有让自己的精神的一面,也就是内心的修行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可真正的理解实用中枢理论。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做到内心的虚空澄明,自然就没有了太多的矜峙、盛怒,这就是心的淡然,在这样的心境下才能真正的随着市场起伏。市场中任何级别的三类买卖点都是人自我认为的三类买卖点,殊不知这都是可变化的,如果执着自我,心被严重包裹,为外物所累,自然离道远矣。所有的想法都是想强奸市场,结果自然被市场蹂躏。所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大辩不辩。如果依旧痴迷在辩论中,自然不自然的就被同构了。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超逻辑思维就是禅,就是庄子所言的井底之蛙的东海之旅,就是从逻辑思维超越到直觉思维的过程,就是摆脱一般人思想的同构性的过程,就是被人看成疯子的过程,就是不是人的人的过程。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人有层次的不同,难怪孔子说,“不可予言而予言,是谓失言”,“可予言而不言,是谓失人”。世界是多彩的,人也一样,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为人应有海一样的胸怀,一笑而过之境界。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感谢@beauty819:,你让我知道了《混沌理论》。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现在看来因为没有虚空的情怀,被缠太正常了。三类买卖点都是人为的,是人便于分析而划分市场用的。但这不是死的,是可变动的,一个此级别的延伸就可导致其成为幻觉。所有这些只有在没有了太多的个人主观的时候才能接近股之自然之真相,否则就是想强奸市场,结果自然被市场蹂躏。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人人皆佛,但太多的欲望把自己的心包裹的太严实了,欲望越多,离道越远。只有撤掉包裹的俗物,当下透亮。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这里的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有谬误。动与静是相对的,没有永远的动,也没有真正的静,意识中的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静,不过其动不被人的意识察觉而已。换句话说,大级别相对静,小级别相对动。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怎么才算是在同一特征序列中,这只有事后才明白,过程中有可能是在同一特征序列,有可能是不在同一特征序列,这就是混沌,既然浑然都可能发生。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利用均线也是对混沌的股市分解的一种方法,只不过粗糙一些罢了。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从这里开始意识到了缠之根本。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点评(
2012-3-13):任何事物都是生死之轮,人生如此,生活工作学习都如此。这一刻结束了缠论形的研究,死是新生的开始,正是这一刻,开始了缠论禅的研究。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任彥斌:【连载】觉悟之路(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