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所“育”言】——关于课堂的若干思考
(2025-07-27 17:07:47)
标签:
畅所“育”言关于课堂的若干思考 |
分类: 读书笔记 |
【畅所“育”言】——关于课堂的若干思考
1.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上好课,是教师最大的师德。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课上好。听好课,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起点。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取决于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和听课效果。
2.课堂的境界,就是教师生命的境界。课堂的样子,取决于教师生命的样子。学校环境,是育人的第三课堂。课堂的品质,意味着学生的素养。课堂的品质蕴含在教师的育人理念,学科素养,教学视野,人文素养和人生阅历之中。与其提倡精准教学、高效课堂,不如倡导精致教学、品质课堂。
3.课堂的差异,首先在于文本解读的差异。课堂提问环节最见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育智慧。课堂提问的功能作用是:督促、激励、反馈、强化、启迪。课堂示范,是一种直观性很强的教学形式,最能提现教师的学科素养。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并在归纳与总结中深化概念、规律与思想方法,是课堂教学升华之所在。课堂小结不可少!
4.品质课堂是彰显教育本体功能,遵循教学内在规律,深入学生内心的课堂。品质课堂关注学科素养、学习状况、人文思想、科学思辨、心灵体验。品质化课堂呼唤“三维教育”(思维教育、思想教育、心灵教育),体现课堂“三味”(学科味、生活味、文化味)。
5.课堂中的问题就是课题。教研的两大目标:优化课堂、提高质量。最受中小学教师欢迎的教育专家,是可以进课堂进行指导的。观课议课“指南”:
(1)观“三容”:教师的从容、学生的笑容、教学的内容;
(2)品“三味”:学科味、生活味、文化味。
(3)议“三育”:思维教育、思想教育、心灵教育。
6.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隐性”因素
(1)教师表情(包括微笑)
(2)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
(3)教室环境
(4)课堂氛围
(5)教师的亲和力和师生关系
7.课堂教学的“一二三四五”
一个核心:教思维;
两个基点:基于学情、基于学习;
三个视角:学科视角、思维视角、哲学视角;
四个关键事件:课堂提问、课堂展示、课堂训练、课堂小结;
五个出彩点:智问、点拨、点评、示范、总结。
8.好的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深度学习。好的课堂教学,就是理解后的再创造。好的课堂教学,就是为思维而教,为素养而育。好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学。好课的标志:
(1)“三有”:有标、有料、有效;
(2)“三导”:导思、导学、导练;
(3)“三学”: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促进学习;
(4)“三育”:思维教育、思想教育、心灵教育;
(5)“三味”:学科味、生活味、文化味;
(6)“三化”:目标任务化,任务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陈敬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