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2022-10-30 09:22:38)
标签:

苍南道教

武术

发源地

燕窠洞景区

分类: 他山之石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燕窠洞水库及游船 杨珏摄



燕  窠 


 燕窠洞景区位于苍南县望里镇境内的荪湖山(也称大晰山)上,旧志说此山“秀媚环合,其最高处为大尖峰,上有龙渊,云气上蒸,风霆雨雹,每自此出。”五代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后,原节度使林倪(字仁药)辞官归里,在山中结茅学道,并以武术传授乡民,开了江南乡民习武的先河。苍南县历史上曾经出过7位武状元,钱库镇项桥村还存有宋朝皇帝给武状元项桂发亲笔题字的状元碑。直到今天,江南一带仍然习武成风,民风十分强悍。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燕窠洞道观 陈红卫摄

推荐阅读链接

  南航 东瓯王研究问疑录

 
   宋亡后,兴化司尹参军林任真也归隐于荪湖山修道,元泰定一年(1324年)春月,修斋于崇真观后,对侍者说:“御气而来,乘化而归,吾今往矣。”遂含笑而逝。又有登仁郎林灵真(12391302年)潜身于此修炼,并施舍家宅为道观,称丹元观,有弟子百余人。元末,本地诗人陈高(13151367年)多次来游,他所咏叹过的新龙湫、旧龙湫、石瓮潭、葡萄泉等景点,今已难觅踪迹。解放后,在此山谷中修成水库。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燕窠洞道观 萧云集摄


推荐阅读链接

  苍南有个小山村,两兄弟曾为元代著名的诗人,父亲为南宋进士


 站在荪湖水库畔可容万人的大石坡上四望,这里四周奇景相连不绝:对面南山上有独立中天的石宝剑(旧志称象笏揣),东山下孤峰挺耸的龙头岩(古称号笑天岩),与西山顶双峰并立的“二仙奕棋”遥相呼应。二仙头大身小,如卡通片中的人物,憨态可掬。还有仙人垒石、仙桃岩、老鹰岩、炊甑岩、香菇岩、石龟、石狗等等,不可胜数。古诗云:远望平川尽头处,临境别有一方天。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玉虚道观 杨道敏摄


 荪湖水库位于两山夹峙之中,湖呈椭圆形,库容35万立方米,最深处17米,水深见底。周围杂树、花草组成一个大花环,秋冬季,丹枫、黄桷、翠竹、青松错杂相间,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春水初生时,水库波平如镜,映照出周围的重峦叠嶂和野树山花,又是一派好风光。荡舟湖中,但见亭台楼阁和青山绿树倒映水中,风景美不胜收。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玉虚道观 萧云集摄


 燕窠洞位于大晰山腹龙泉寺内,由九龙堡、清风门、合掌洞、洞中天、连环径、石里窟、观音洞、龙隐洞、一元洞等组成,进口处称下洞,壁上有小洞如盘大,却深入1米多。传说此山古代为海中岛屿,曾有五只白燕来此衔泥做窝,因而得名。(小洞侧)这里有清乾隆五十四年摩崖石刻,有“住持僧觉悟徙真春开山寂寞三九之期幸于已酉阳月荼毗之功”等字。行文半通不通,却颇有禅味。我们由此石壁门进洞,曲折盘旋而上,要经过七个石室,这里是阴凉的“清风门”,这里是微明的“合掌洞”,这里是露顶的“洞中天”,这里是曲折的“连环径”,这里是加盖的“石梁窟”,这里是长方的“玉匮”。这里的洞侧尚留有元代进士陈高的摩崖痕迹。由石门的上洞出来,这里是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玉虚道观,它始建于清朝,后被兵火所毁,1926年重建。现有观宇三进,分别为众妙门、大罗宝殿、灵霄宝殿和斋堂,道观倚山而建,楼阁玲珑,黄墙黛瓦,一殿高过一殿,气势宏伟,并有回廊复道相连。走出众妙门,可见用花岗岩石料雕刻而成的云燕亭,登临此处,可鸟瞰望里镇全貌。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燕窠洞摩崖石刻 萧云集摄


 从南向的大罗殿前倚栏俯瞰,我们刚才进来的下洞就在我们脚下,这区区不足百米的洞穴,竟是来路如此逶迤,如进入洞天幻境。这些石室中最大的不过10平方米,然而洞中套洞,洞里有天,洞外又有洞,参差错落,十步九折,却又连锁贯通,步步相连,如此别具一格的洞景是其他地方所罕见的。有诗赞曰:“神燕古巢真洞天,色颜垒卵却高眠。一山之水清无曲,赊尽风花不用钱”。

 燕窠洞沿路有许多怪石,大者如屋,小者如臼,各有名状。洞东有天冠岩、状元帽等,洞西有奶馍岩(宛如双乳并列),洞后有石羊、石马、笔岩、炒粿岩、老鼠偷桃等。


护 法 寺 桥 塔

   在燕窠洞下面的东山脚下,这里原有一座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60年)的护法院(后称护法寺),这是苍南县境内原来最大的寺院,是文人雅集的胜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清剿大刀会时,放一把火把它烧成一片废墟,只留下寺前的桥和塔。现护法寺虽已重建,但规模远没有原来的大,废墟上仍存莲花尊和旧寺院残留的门台。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望里护法寺 杨道敏摄

   位于护法寺前的这座古塔是仿木构楼阁式六角平檐青砖塔,相传原有九座,现仅存此一座,塔顶已毁,残高4.2米,底层台基雕刻九山八海纹,上置两层须弥座。上层束腰,各面刻宝相花。下层雕饰莲瓣、花草纹。束腰每面浮雕狮兽。塔身瓜楞形,正面辟壸门。宝盖周围饰垂幔。塔檐由菱角牙子叠涩挑出,檐下以斗拱承托,筒瓦屋面。砖塔小巧玲珑,造型精致,雕刻精细,是研究浙南地区宋初砖塔建筑工艺的实物资料。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护法寺桥塔 金余仁摄


   这座古塔边上的石桥为三孔梁式桥,长约十米,宽两米,造型古朴大方,结构稳固,保存良好,中孔北首桥板一侧楷书横刻“大宋元祐三年建”(1088年) 字样。古塔和古桥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护法寺水库

   护法寺调节水库位于山青水秀的护法寺村峡谷之中,高大挺拔的群山怀抱着一泓碧水,水库大坝高大雄伟,水面宽阔平静。丰水季节,多余库水从大坝中间的溢洪道中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银瀑,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护法寺调节水库是江南平原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隧道与江南各水厂相通,从大山上聚集起来的股股甘甜山泉通过隧道源源不断流向千家万户。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护法寺调节水库 杨珏摄



百步岭瀑布

   百步岭瀑布位于望里大港河的溪头之上约百步,瀑布高不过十多米,却玲珑秀巧,下有深潭,水极清冽。虽三伏酷暑,仍凉爽宜人。再沿山路盘旋而上四五百米,山谷上又有三折瀑布,扬扬洒洒、悬空而下的瀑布给山谷中的溪潭带来荡漾碧水和空谷回声,让人们登山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山路边时常有野鸡从草丛中滑翔而下,让游客们更添游趣。

                                                                                                   20221021
 

 作者简介


 

苍南道教和武术的发源地──燕窠洞景区

杨道敏,生于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苍南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原主任,现为苍南县政协四级调研员。著有《走遍苍南》《苍南历史文化现象》,主编《苍南百年老校》《苍南状元》《苍南历史文化村落》《苍南美食》《苍南地名溯源》《话说苍南》《苍南老宅院》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版权归作者所有,特此鸣谢

 



(转自:乡音乡语公众号    原创:杨道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