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山歌谣五
编者按:
矾山,因矾得名、因矿成镇,素有“世界矾都”之称,是一座具有650多年采炼矾历史的工矿集镇,工业文明悠久,民俗文化深厚。其中,矾山山歌(歌谣)容纳了劳动歌、爱情歌、劝告歌、习俗歌、诙谐歌、畲族歌诸类,铸就自己哼唱的特有风格,是矿区生产生活的宝贵记录,是值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柴桥头”公众号续推《矾山歌谣之五》,敬请垂阅。
fan shan ge yao
矾 山 歌 谣
矾山四周的山弯里有许多雷、蓝、钟、盘、李畬族兄弟居住地。他们缔造并发扬了丰富多彩的布袋戏、提线木偶、吹班等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填补了矾山文化领域的缺口。两百年来,山歌跟着柴草在矾窑碰撞,引人注目的青年妇女的演唱,歌声尖尖清清,歌味甜甜蜜蜜,其音调音域、音区有自己特殊的风格。非三五日所能模仿学习得到的。

文革开始,畬歌似乎跟矾山断了路,至熬过长夜,再见光明的改革开放的年代。畬歌复活了。矾山几届明矾节,曾邀畲族男女歌手七八人在矾山溪两侧的扶栏旁盘唱。1990年,笔者在蘑菇产区记录过五个畲族朋友吟唱的数十首山歌,二十年后,誊写出对唱三十首六十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毗邻罗唇双华畲乡举办一次赛诗会。畬家语、闽南语轮番登场,万紫千红,交映生辉,招引游客人山人海。畲歌早具浙闽两省渠道,原生态业经文人修饰、润色,大有《中国民歌》多数作品的人情味道与艺术成就感。每诗有比喻,多含蓄,形象新,够条件列入民间文学瑰宝收藏馆。随便摘二首爱情组歌:
男:姑娘长得红透透,百花见了尽低头;
留给哥哥瞧一眼,百个夜晚梦悠悠。
女:有心恋妹不用羞,放在人前双双走;
生前要恋死也恋,阎王殿前手牵手。
中国国家画报《中国画报》特约记者、摄影三人团于2010年2月采访了苍南县矿山井巷行业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的情景,以国家级的水准向全国、全世界报导:一、矾矿六百年采矿史;二、矿建公司六十年发展史;三、改革开放蓬勃壮大的矾山内外井巷工程公司在全国(国际)的运转情况。其中的铁锤、钢针号子一篇,已经作了数千言的全面、细腻、生动、鲜明的描述。
笔者于
1962-1980年在矿建公司提过19年铁锤,补充以下几点(有离题,纵有头部五官,不能舍弃五脏与六腑也):
一、打眼号子,剧烈劳动下的喊叫,构成《矾山歌谣》的一种独特语言符号。舞锤时,左右甲乙持续对喊:有一字,有二字,有嗬育,有嗨哟,有动用喜欢的象声字,有模仿各种动物的嘶吼,有采集自然界遭受外力驱动发出的声响,千声万声,不能违背“拍子要准确,语音要和谐,音量要一致,调子要动听”这一原则。挥锤号子非矾山独有,异省异地的工地彼多,但各地号子声,跟矾山没有可比性,其声长、单调,仿照于拉纤歌、抬石歌、扛轿歌的韵调。矾山的舞锤号子流传几百年,世世传承总结了号子的功用------是换气,增加锤的力量。异地朋友们--把换气变成唱歌,削弱锤的力量。
二、舞锤的速度:参照正常锤为中间尺码,有快与慢的对称,有稍慢与稍快的对称。互相轮流交换,既要号子的优美协调,又要表达张飞、马超的几百个回合比试,为男子汉的英勇和将军的威风决一雌雄。快锤是形式显示,稍
慢是神态镇静,稍快是准备拼搏,慢锤(即重锤)恨不得 一锤击沉十厘米。

三、原生态舞蹈的艺术性。铁锤柄的长短应该量体裁衣,各有差异。舞锤者的后手(或左或右)抓紧锤柄,前撑(或左或右)灵活抛击铁锤,力击钢针圆头,随弹性来回手心。一抛一回,一二再三,上肢铁锤飞舞的弧度和背腰、下肢(左前或右前)的旋转规律构成一副优美舞蹈之特写镜头,观者先眼花缭乱,后心花怒放。
1962 年 12
月,开山队在云和境内的桐柏山上建公路,整天跟悬崖峭壁打交道。一天午后,省交通厅、地县公路指挥部等十四个干部莅临视察,突然发觉一对舞锤者,号子高亢激昂,锤姿如练如虹,听不厌,看不厌;过板时,方知是一对十五岁的少年,张子芬麾下的小帅哥,左锤者吴祖述,右锤者朱善从,不是孪兄弟,太似孪兄弟。那个地区领导说:“瑞士人个个会制造钟表,矾山人会炼矾打洞,冲出省界,名闻国际,了不起!”
四、杂技表演。多数发生在
1955
年矿山改组的旧矿洞里。向上舞头顶锤,问壁舞肩上锤,都要练就过硬的臂力和强项的技艺。尤其站在简陋木架上,也许鸡站草绳,继续“一抛一回,一二再三”进行曲时,如果失手,跌落底部,后果不堪设想。大大的洞,一盏煤油灯,忽明忽暗的,舞锤者锤锤击中红心,没发生纰漏,又度过了惊险的一幕。旁观者怕了,提心吊胆的,活像看杂技表演。
号子声断了,渴望一锤击沉十公分的劲头消失了,优美的舞姿和精彩的杂技镜头跑脱得无影无踪。老人回忆它,记录了上面四小段。
2010年
(转自:柴桥头公众号
原创:柴桥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