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分享】学会在跟踪观察中见贤思齐——生态德育·学科渗透经典案例

标签:
德育案例分享跟踪观察见贤思齐生态德育学科渗透经典案例 |
分类: 读书笔记 |
【德育案例分享】
学会在跟踪观察中见贤思齐
——生态德育·学科渗透经典案例
吴重秋
提起作文的德育效应,一般都理解成文章的思想立意。可是,生态德育的作文观,同时也注重在作文行为过程中渗透德育元素。
嘉善二中某老师创造了“跟踪观察日记”的作文形式。所谓“跟踪观察”,就是要求作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比如,一个学期),只能选择同一个目标加以持续观察,中途不能随意更换。然后,及时地、真实地、自然地记下自己对观察目标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般要求每周至少上交一篇关于同一对象的观察日记。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人物描写水平的提高,这似乎不难理解;但说它是一种作文(归愿“智育”范畴)与德育有机融合的良好做法,又如何理解呢?
原来,在选择观察对象的时候,老师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根据对自身弱点的认识,寻找确定班级中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并且必须持之以恒跟踪,持续不断描写。比如,有的同学数学学得不好,就得选择数学学得好的同学加以观察;意志力差的同学,就得选择意志力好的同学加以观察。这样, “严于律己”、“见贤思齐”的品质,自然而然就可以通过观察与写作的过程,得到有效培养。而且,这种培养,又不会浅尝辄止。因为,“跟踪观察日记”有其特殊要求。学生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可能会遭遇内容枯竭、难以交差的情况。这就会逼迫他去主动接近观察对象,多方面深入搜集了解对方素材,这无疑会促进对观察对象优良品质以及形成原因的深刻认识。
在生态德育看来,作文过程也是一种德育过程。
2022/2/18
转自:吴重秋先生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