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跑者:不同场地跑步的体验
标签:
转载 |
![[转载]跑者:不同场地跑步的体验 [转载]跑者:不同场地跑步的体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跑者:不同场地跑步的体验
我是从街跑开始跑步的。因为当时武汉新冠疫情爆发,邻近城市的田径运动场均关闭。
后来进行过跑步机跑、田径场跑、室内原地跑、山地越野跑。
在不同的场所跑步有不同的体感,也有不同的锻炼效果。
街跑:工作日,下班后我从办公楼前出发,跑回家,经过四条街道、九个红绿灯,全程约9公里。速度不快,想快也快不起来,平均配速在7′30″左右。因路面硬、不平、转弯多、有多处上下坡、多个路段行人拥挤。实际上成了“间歇跑”。跑步还得脱下工装,换上运动服,背上双肩包——一般有2.5—3.5公斤,实际上是轻微的负重跑,冬天衣裤多、厚、重,是真正的负重跑。感觉每一次跑步都是对踝关节、膝关节、髋及腰关节的一次挑战和锻炼。躲躲闪闪的街跑特别能锻炼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力量。经历一段时间的街跑,脱下背包,到田径场跑步的时候有一种轻装上阵的飘然感。
机跑:雨天到哪儿去跑?最好的选择就是上跑步机。我第一次上跑步机的时候感觉脚被扯着往后拉,有点害怕。慢跑适应了后才加速,跑了五公里,感觉比街跑轻松很多,配速有较大提升,进入6′以内。下机时摇摇摆摆,站立、行走都不稳妥,感觉像是头晕,实际上并没有头晕,后来了解到是一种“适应惯性”,在跑步机上摇摇晃晃久了,反而不适应平地,估计与脑供血不足有关系。机跑没有风,汗水不能风干一部分,腿脚摆动幅度也小,汗水不会被甩离身体,直接沿着腿灌到鞋子里面,跑到半小时左右鞋袜都被汗水浸透了。跑过几次,适应了以后,平常街跑配速很难突破6′30″配速的我,平均配速进入5′以内。机跑的好处是能锻炼步频,因为“路面平整”且相对狭窄,前后左右摆动的空间限制,通过增加步频来提升速度是最好的选择。我尝试的机跑速度最快配速是13.80公里每小时,也就是接近4′30″的配速。不敢再增速,害怕摔倒,心率最高时也到了183次,也因此不敢长时间坚持,跑了一公里左右即降速到11.60公里/小时。截止日前,我机跑的最好成绩是10公里53分钟;5公里24分钟。一般情况下田径场跑的步频是165次左右,机跑达到178次以上。
田径场跑:坚持街跑约半年后田径运动场开放,我第一次到田径运动场练习长跑时感受:1.跑道柔软有弹性;2.跑道平整;3.转弯有规律;4.没有障碍,不需要躲避、防撞;5.甩掉了双肩背包,轻松了不少。当时跑了十二公里左右,配速应该接近6′。跑过几次后,有一天跑完十公里觉得并不累,接着跑到十五公里,再坚持着跑完21公里。用时2:17′。我觉得自己能跑半程马拉松了。田径运动场本来就是专门的运动场所,是最佳训练场地。在田径运动场跑步,没有机跑的不适,更没有街跑的种种障碍,可以放开了,开足马力,放飞自己。体感变得比较敏锐,能感受到一些大块肌肉、关节的运动状态。应该是可以集中注意力感受肌体运动的原因。
室内原地跑:这种跑步,开始属无奈之举,有时候因为工作耽误,没时间换装外出跑步;有时候需要陪陪家人;有时候想看看电视;等等,同时又有运动需求,那就只好在家里原地跑。原地跑可以高抬腿跑,可以后踢腿跑,可以抬腿极低而练习步频,也可以弹跳练习踝关节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原地跑练习,发现了原地跑的多功能锻炼效果,我慢慢喜欢上了原地跑。每周安排一次以上五公里左右的原地跑训练。原地跑能锻炼腿部肌肉,但对心肺功能锻炼几乎没有作用,因为速度很难提上来,一般在8′以上。
山地越野跑:因为路面状况复杂且前路难以预测,加之自身跑步技能有限,仅开展过几次山地越野跑,且属于两三、公里的短距离跑,主要是一种尝试,很担心扭伤摔伤。在这方面并无感受、经验可谈。浅尝辄止,作此记录,以自我激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