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事“屁”事
(转自:柴桥头公众号)
屁事,是指细小琐碎、不屑一顾的事。然而,这不屑一顾的“屁”事往往会引发成不可原谅、遗憾的大事。
曾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上政治课,老师进入教室之后,同学们起立问好坐下后,政治老师放了一个响屁,而那个响屁的声音袅袅、余音悠长,有绕梁三日之感,引发了同学们哄堂大笑。放屁本来就是件很尴尬的事,政治老师被笑得很不好意思,也讪讪地笑着。就当他拿起书让我们翻到某一页的时候,不知哪个同学又笑了一下,而此时其他同学又忍俊不住跟着大笑,第二次的哄笑比第一次来得更猛烈、更放肆。看着同学们肆意的大笑,政治老师的脸挂不住了,把课本往讲台上一摔,放下狠话:“让你们笑吧,笑吧,不上了”,扭头扬长而去。从此后真的一连一个多星期不来给我们上政治课。我们那时正面临着高考,政治不上,那是绝对不行的。怎么办呢?于是,班委谈论、商量,去给老师道个歉,请老师过来上课。而为难的就是该怎样去道歉,总不能说老师您放屁我们不该笑、或者老师您放屁我们笑是不对的等等。最后,统一口径,就说老师请原谅我们对您的不尊重。商议好后我们同学就去老师家道歉,说我们同学不尊重您、对不起您,请您来给我们上课。还好老师不计前嫌,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歉意,后来就来给我们上课了。老师突如其来放个响屁很正常,同学们发笑也正常,这就是屁点大的事,而这屁点大的事就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老师罢课。
还记得初二毕业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夏天很闷热,一辆车厢里密密集集挤满了人,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放了一个屁,顿时臭气充满了整个车厢,于是整个车厢的人都在那骂骂咧咧,骂放屁的人。姑娘尴尬得不觉满脸绯红。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位军人发现了姑娘的微妙变化。他马上站出来说:“不好意,这个屁是我放的,对不起大家了”。大家一看是军人,骂声马上停止了,姑娘心里非常感激。车到站了,姑娘为了感谢这位替他解囧围的军人,下车后主动向军人表示了谢意后,还要了军人的联系方式。从此他们鸿雁传书,后来发展成了恋人关系。到了谈婚论嫁快要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军人写信问姑娘,我们的感情从哪里来?姑娘实话实说,我们的感情是从屁而来的。军人打开信,一看到姑娘说我们的感情从屁而来,顿时心凉到了脚后跟,他觉得这姑娘没有理想,没有品味,感情怎么从屁而来呢?断然与姑娘绝交了。于是,这段本来就是由屁而来的美好的爱情从此成了遗憾……老师当年给我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年龄,只觉得好笑而已。如今想起,觉得老师说这个故事,大概是告诉我们将来面对诸如此类的事时,不能实话实说,要讲得大气、温雅点,,让平常的屁事高、大、上。
人们常说,女人多的地方笑声多、眼泪多、“屁”事也多。此话一点也不假。当年我在某个乡村小学任教的时候,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被“屁”事缠绕。记得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过后,我在中心校改完卷回到学校,发现校内气氛不对,老师们个个面无表情,我私下问旁边同事,同事说你做好心理准备,等会就会叫到你,你就知道什么事了。坐下刚写完一张成绩报告单,某人就叫我去办公室了。一进办公室,某人很直接给我当头一棒:“有人说你在中心校,对某某人说我们学校某班没有实报学生数,期末考试是全乡要总评的,因为我不负责任的“乱”说,现在中心校有两位中层干部来我们学校严查核对有否隐瞒虚报,有否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不让参加全镇统考以提高平均分,这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学校的声誉,我们学校以前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你要好好反省一下,把情况向我说明。”对这子虚乌有的冤枉,我极力为自己辩白:“我刚到这里任教,还不认识中心校的老师,我跟本校的某班不是平行班,我也不知道学生数,我怎么会说呢?”某人皮笑肉不笑紧紧地盯着我说:“既然你没有说,你脸为什么红了?”我恐惧她的问话,我真不知道脸为什么红了,我皮薄,我胆小,我从小家教严厉,父母要求我们一是一,没有就没有,我也从不会搬弄是非,更没有经历过这样“有根有据”地试探,解释不了的我委屈地哭了。某人看我哭了,轻描淡写地说:“那一定是那人认错了人了”挥手示意我离开。接着又不断有人被叫进去问话,最后断定是一年轻老师说的,不知是否真的是那个年轻老师说的,反正我看到她披头散发头耷拉在办公桌上伤心地哭了很久很久……一个班级有多少人,这又不是机密,两位老师来核对学生数,也许是例行公事,就这无中生有的“屁”事,居然也上纲上策,弄得胆小的哭哭啼啼,同事间猜来猜去人心惶惶。此后,经历多了诸多类似的“屁”事,我软弱的心理在“屁”事中逐渐强大,脸也不会那么容易红了。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屁事——“屁”事,要是不注意会引发出很多很多的大事。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屁”事,在我们认为是“屁”事时,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是大事儿。所以,在与任何人的交往中,我们还是要把“屁”事儿当作大事来对待。生活本来就是由很多“屁”事串成,做好“屁”事,不在“屁”事上做大文章,也是一件很高尚的事。
总之,有些事,矫情了就是大事,不矫情就是屁事!
作者简介:
方晓芬 教师 龙港人
文学爱好者 有作品在苍南、龙港等地报刊、杂志发表。照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