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诗素评】淳朴山农家,待客如自家——唐·顾况《过山农家》鉴赏

标签:
熟诗素评淳朴山农家待客如自家过山农家 |
分类: 读书笔记 |
【熟诗素评】
淳朴山农家,待客如自家
——唐·顾况《过山农家》鉴赏
吴重秋
《过山农家》是唐代诗人顾况所写的一首六言绝句。六言绝句,在整个唐代很少人写,作品不多。之前,我们鉴赏过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从中体会到一种悠然情趣闲适心态。这首《过山农家》与王维的《田园乐》,有异曲同工之美。原诗如下: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两首诗的构思,都很奇巧。王维诗,题目是“田园乐”,全诗没有一字写“田园”,但却处处让人感受田园生活的精神享受之乐。顾况的诗,题目是“过山农家”,全诗也没有写到一处“山”字,但处处让人感受到山谷农家之趣。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写的就是一种山溪之幽静。何以见得?桥是“板桥”,可见山溪之窄,在平原宽河不太可能用薄薄的“板桥”,要有也是厚厚的木桥。怎么知道木板不厚呢?“人渡”,是讲人走过板桥的感觉,像坐船渡河一样,有点摇晃之感,也许还能听到板桥的“咯吱”声。这个“渡”字,用得十分传神。“板桥”、“人渡”,再加上泉声潺潺,一种山谷农家的幽静环境氛围窈然而出。
第二句“茅檐日午鸡鸣”,这一句与首句,既有时间跨度,又有空间跨度。时间上,由早到“午”;空间上,由远而近。“茅檐”,说明已经快到“山农家”了。为什么说“快到”,而不是“已到”?因为,还只是远远地看见“茅檐”,而未看到全屋,也可以想见山地起伏不平。但是,未到“农家”,却已闻“鸡鸣”。“鸡鸣”二字,也是以声托静。如果这里是人来人往的交通要道,家鸡早巳习以为常,不可能闻声而“鸣”。这也可以想见,这个“农家”所在的地方,平时很少有客来访。
如果说,一二两句是着眼于景物,那么,三四两句,则转向人物。
客主见面之后,是怎么一种情景呢?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意谓:不要责怪(嗔)烘(焙,bèi)茶冒出淡淡的青烟,应当庆幸今天恰逢天晴正可以晒谷。
这两句,写得很有意思。一般客人来访,都会描写主人招待是否热情,这里似乎完全不管这些,而是着力描写客人看到的农家主人正在做的两件事。一件是“焙茶”,一件是“晒谷”。这说明,这里平时多雨雾,好不容易才见晴。所以,农家主人非常珍惜,连客人来了,都没停手。而只能一连串地表示道歉。“莫嗔……却喜……”就是请求对方理解谅解的语气。而这里写到产“茶”,写到多雨少晴,都是典型的“山”谷中特征。
主人这样做,这样说,是否是对客人的待慢呢?肯定不是的。如果是,作者也不可能写出这种欣喜欣赏情调的诗。从这两句诗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的,是农家主人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也可以想见,主人和客人之间关系非同一般,真诚相待,互不见外,亲如自家。
整首诗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内容情感非常一致:白描的手法,直朴的语言,轻快的节奏,明朗欣喜的格调。
2020/5/16
(转自:吴重秋先生的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