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中国当前纯民办教育学校出路何在?
(2020-04-20 22:44:19)
标签:
研究分享纯民办教育学校出路何在 |
分类: 读书笔记 |
【研究分享】
中国当前纯民办教育学校出路何在?
吴重秋
最近,已连续收到两次关于“民办教育”的出路咨询。面对朋友的信任,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如果按照我的真实理解,说实话,目前我对纯民办教育的前景看法不太乐观。
让我们先来看民办教育原先的几大优势:第一大优势,是硬件投入的优势。无论教室配置,还是生活设施,民办学校普遍高于公民学校。第二大优势,是教师报酬,民办普遍高于公办。第三,小班化优势。民办班额普遍小于公办。第四,招生优势。除了允许跨学区招生之外,民办招生时间普遍允许早于公办。
放眼当今现状,由于国有资金大量投向体制内学校,使靠收费生存的体制外学校硬件与教师收入优势开始削弱;近几年,许多地方公办教育,大力限制和削减班额也正形成趋势。招生方面,民办提前政策在很多地方都已明令禁止。跨学区的学籍关卡越来越严,生源空间正在压缩。
另外,国有民办事实上除根未尽,受到许多地方官方默许,纯民办学校被置不公平竞争境地。
再则,本次疫情的发生,也会对民办国际学校招生和出国留学理念,造成巨大冲击。
当然,目前官方以保障公平为由,所出台的大量禁止提前招生、跨区招生、考试招生等大大压缩民办学校生源空间的政策措施,有些缺乏法理依据,不可能经得起永久推敲与考验。但是,就目前情形估计,这种局面一时半刻很难改变。所以,我一直劝我的朋友,管理可参与,投资要谨慎。
但是,纯民办教育是否优势已丧失殆尽,毫无希望了呢?
也不是的。
民办学校仅存的唯一优势,就是教育管理的自主空间。这是目前体制内学校很难拥有的。
其中,有两大着力点,可保核心竞争力不受削弱。
第一是对“教育+互联网”的智慧教育机遇的把握。体制内学校,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难走出依靠规模化教学划一训练和线下师资主导的传统模式。这是留给民办教育的机会。
第二是基于教育文化的内涵发展育人管理模式的构建。这也是目前体制内学校很难真正做到的。
当然,要实现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突破与改变,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情感认知、抉择智慧、运筹思维、运营策略和执行团队。
2020/4/20
(转自:吴重秋先生的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