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熟诗素评】安居草堂多丽章(一)

(2020-04-13 23:38:25)
标签:

熟诗素评

安居草堂多丽章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分类: 读书笔记


【熟诗素评】

安居草堂多丽章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绝句·两个黄鹂》《绝句·迟日·江碧》鉴赏(一)

 

安史之乱后期,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流离转徙之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 都,靠了朝中朋友的帮助,修筑草堂,并开始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者的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据统计,《杜工部集》保存下来的1500多首诗中,大约有一半作品创作于四川八年,尤其是定居草堂期间。本文选录的五首,都是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名篇。

先看《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一二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谓:好雨似乎摸透了(知)季节的脾性,在春天才降临,催发万物生长。首联点题,先用一个“好”字领起全篇,倾注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一个“知”字,拟人传神,仿佛“好雨”有悟性,通灵性。用“当……乃……”句式,写春雨来得恰到好处,十分精准。“发”与“生”是使动用法,讲春天生物因“好雨”催发而生长,而茂盛,衬托“好雨”的神功。首联看似平常,题意表现已十分透彻。

颈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谓:(好雨)伴随和风,悄然进入夜幕;滋润万物,悄然细密无声。这两句进一步具化对“好雨”的描写,“随”“潜”“入”“润”“细”一连串动词,继续用传神拟人笔法,从宏观一般性地描写,转为微观特写性地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春夜”“好雨”的特征,并透露了浓浓的“喜雨”之情。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意谓:远远望去,满天乌云,笼罩着田野小路;一点灯火,闪烁在江上渔船。这两句,描写风格似乎有点深沉,不同于前几句的轻快,所以,历来理解颇有纷争,有人因此也会穿凿出一些政治性的解读。

其实,这两句并没有离开“好雨”这一主线,只不过,在前面侧重写“雨”的基础上,补一补对雨天“春夜”的描写,使题意更加完整。这是其一。其二,这两句着重暗示时间推移,已入深夜,也衬托出作者“喜雨”情感之深。其三,这两句风格上似乎确实没有前四句轻松,却通过意境的拓展,丰富了对“春夜”“好雨”的描写,强化了细雨“绵绵”的特征。首先写原野小径被满天(俱)乌云笼罩,表明雨绵绵而下,不会一时半刻就停;而在灯火照耀下,还能看清乌云,说明雨势不是很大。一个“黑”字,似乎确实有点沉重,但它第一突出了夜深,第二更衬托了下句的灯火之“明”。也许作者自己也发现了有点偏于沉重的色彩,所以紧接“江船火独明”一句,突出江船渔火跳跃闪烁,从风格色彩作了补救,同时,刻意描绘旷野黑夜之中渔火闪闪的诗意情景,显得神奇,令人向往。

果然,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又正面回归题意。意谓:一早看到处处是带露的鲜花,想必整个成都城,都会是这种繁花鲜润的景象。“晓看”两字,照应颔联“入夜”,说明作者通宵达旦,“喜雨”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湿”字,一个“重”字,突出“雨”下得久,“雨”下得深。但请注意作者用词表意,很有分寸:此“雨”并没有摧花落红,而只是使“红湿”,使“花重”,花儿依然挺拔,依然盛开,只是增添了湿润,而显得更新鲜,更迷人。自始至终,紧扣雨之“好”,突出情之“喜”。

整首诗显示了作者绘景状物与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尤其中间两联,形式上,对仗工整,音律协调,朗朗上口;表意上,颔联正对,颈联反对,一近一远,一直接一间接,灵活生动而深切地表现了题意。其中颔联两句,已成千古名句,为人广为引用。

【熟诗素评】安居草堂多丽章(一)

【熟诗素评】安居草堂多丽章(一)

2020/4/13

(转自:吴重秋先生的微信朋友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