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浙江龙港、鳌江联合跨江发展的考量与策略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浙江龙港、鳌江联合跨江发展的考量与策略作者:光明人家_65x
浙江龙港、鳌江联合跨江发展的考量与策略
--加快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海西经济区重要经济节点城市
文:光明人家
2018年07月25日
江河,是人类生存的依赖,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纵观世界上城市建设和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性现象,即临水建城。在地理版图上,以往的城市大都是临江临湖临海而建。其道理亦不难理解,一是因为城市水源可以有充沛的供给保证,二是古代水道交通要比陆上交通利于承载大宗运输,三是在军事战略上以大江大河作为防御的天然屏障。以经济学视角考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是极富效率的。
鳌江流域是温州南部城镇密度最高的地区,经过前些年温州行政区划调整,现沿江分布着龙港、鳌江、萧江、麻步、水头、灵溪、宜山、桥墩等10多座城镇,约占温州全市城镇的1/5。其中,龙港、鳌江、萧江、水头、灵溪、麻步、顺溪、桥墩这8座城镇目前均为沿江单边格局,仍属于临水建城的历史模式。
目前,龙、鳌两地已经聚集80万城市人口(龙港50万、鳌江30万),已经完全是一座中等城市,假以时日,完成可以建设发展成为一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两地跨江联合发展的实质是整合和优化龙、鳌两岸资源配置,实施产城一体化发展,整体提升本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与中心城市能级,加快建设打造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尽快补上与形成在中国沿海地区福州与温州500公里的海岸线上城市缺位,成为海西经济区重要的经济节点城市。两岸资源主要是指土地、环境、岸线等自然资源,产业要素资源,社会建设资源和行政治理资源。推进龙、鳌两大镇跨江发展,必须从其实质性要求出发,从整合资源配置入手着力。这里择要提出四个策略。
1、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龙、鳌两大镇联合跨江发展,有赖于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城市空间的扩展,必需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随着联合跨江发展,龙、鳌两大镇的城市空间结构从各自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转型,今后,鳌江四桥、五桥通车后,鳌江滨江板块、龙港新城板块将会形成两地的新中心。目前鳌江滨江板块、龙港新城板块应当纳入龙、鳌两大镇的跨江发展格局,按照产城一体化发展形态,建设成为龙、鳌两大镇新中心城区。为此,需要加快整合龙、鳌两大镇鳌江滨江、龙港新城的规划,将龙、鳌两大镇跨江发展与两地中心区块建设融为一体,使产业开发与新城建设互为配套,一体化同步实施,构筑起现代化、高水平的产业与城市新功能区。
3、整合两地社会资源。龙、鳌两大镇跨江发展应实行“产城一体”模式,一方面大力集聚产业,形成新城区的经济支柱;另一方面要跟进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为集聚人口和为产业服务提供支撑。在城市功能基础设施方面,公共服务设施需要由政府供给,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跨江开发建设的重要拉动力。目前两地的一些区域仅有原按县乡标准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不具备与城市标准相应的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其城市功能,跨江两岸之间、新老城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二元结构颇为突出。因此,两地跨江发展必需重新配置和完善包括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安全、市政设施和管理、休憩绿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等在内的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跨江均衡配置状态。
4、整合两地产业资源。以扩量提质为取向,实现产业资源的价值升级。第一,龙、鳌两镇融合是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在跨江联合发展中要以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目标对待未来本区域的发展趋势,应当着力扩充承接高、新产业,形成经济规模;而必须着眼长远,对本区域的产业进行高标准的规划。第二,从“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突出“高新尖”的特点,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产业总量中的比重,加强产业链从生产环节向研发等上游环节和营销等下游环节的扩展与提升。第三,产业资源整合中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资源的价值升级。第四,最为重要的是打造和延伸产业链,提高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整体竞争力。围绕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即围绕各城市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品产业链。
注:本文部分图片作者已经注明出处,若有异议,请留言后加以删除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