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2018-07-22 21:40:13)
标签:
集团化办学思考与研究 |
分类: 成果档案 |
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星宇
一、可行性与必要性
1.改革背景: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对今后教育改革提出了“关注公平,提高质量”的严峻问题,并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加公平且更有质量教育的需求。
2.可行性:
一是已有灵溪一中、龙港四小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二是有国家层面的“管办评”分离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等政策基础,可以某一学区为单位开展试点工作;三是参观省内集团化办学比较成功的学校之后,做好顶层设计。
二、集团化办学期待的效果
让传统优势学校转型升级,薄弱学校得以提升,优质学校实现扩容,校际之间形成教研和学习共同体,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互补、共享。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集团化办学的突破口,通过不断创新模式、扩大辐射、挖掘内涵,促进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优化,并使各校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从而达到“1+1>2”的良好效应。
三、改革构想
1.厘清权责关系,实现管办分离和弯道超车,调动校长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落实“县管校聘”改革措施,变“学校人”为“系统人”,避免人员的流动遭遇障碍。
3.强化“捆绑考核”和“评价考核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避免出现“削峰填谷”现象。
4.成立教育核算中心,规范财务管理,为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四、几点体会
1.教育是有规律的,不能无限制扩张,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不搞贴标签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2.推行“名校+新校”模式办学,与总校校长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增强教师对集团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要践行校长的办学理念,树立校长办学权威,总校长既要实施统一指挥,又要尊重办学特色发展。
4.实施“弱弱联盟,抱团发展”,做好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及时跟进办学绩效考核与教育质量评价。
5.“没有质量,教育将挺不起脊梁骨”,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坚持走集团化办学之路,努力在“强强联手做研究、强弱联合做帮扶、教研联盟做提升”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