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语文课——好课的境界与好课三味

(2014-06-06 07:11:04)
标签: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好课的境界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课。

第一重佳境,关键是一个。我在不在课上,这很重要。有人会觉得奇怪,我在上语文课,我怎么可能不在现场呢?我觉得,此处的大概涉及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身在,持奇怪论者,大多是身在论者,因此,对奇怪也就不足为怪了;第二层次是意在,指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课中,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这一层次已经触及我所讲的佳境了;第三层次是思在,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课能上出自己的思考、上出自己的思想,这才是哲学意味上的一种人的存在。有些老师是在上课,身在、意也在,但他上的不是经由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独立创造的课,而是人云亦云的课、照本宣科的课、囫囵吞枣的课,这就是在场而缺席的课。严格地说,第一重佳境,应该是思在之课。这重佳境的实现,关键在于坚持和尊重自己的独立思考。上经过自己思考的课,才能进入佳境。(就母语而言,我以为,说在,在,似乎更妥帖。有我之境。)

第二重佳境,关键是一个字,者,不仅谓好像之义,更谓适合之义。课的风格,就像你的性格、你的人格。也因为课的风格与人的风格在深层次上具有同构之故,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适合。对待,既有事业的态度,也有科学的态度,更有艺术的态度。的境界,已是自觉地将课作为一种艺术加以追求了。艺术的成熟,常常以风格的形成为重要标志。形成课的风格,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对主体的一种深刻尊重和理解。人越是高扬主体性,越是彰显自己的人格特征和魅力,课的风格也就越鲜明、越自然、越具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好的风格就是本色。本色的课拒绝机械模仿、拒绝东施效颦、拒绝削足适履。人格的洒脱一定折射为课的洒脱,人格的严谨自然融化为课的严谨。实现这重佳境,关键在于上最适合于自己的语文课。(悟我之境)

第三重佳境,关键是一个字,者,当下也、实现也,即心即佛也。你的人生,存在于课的每一个当下;课的每一个当下,成就了你的人生。语文人生、人生语文。糟糕的、浮躁的、粗野的、暴戾的语文课成就了你糟糕的、浮躁的、粗野的、暴戾的人生;反之,诗意的、宁静的、优雅的、温婉的语文课成就了你诗意的、宁静的、优雅的、温婉的人生。这实在是职业生命的不二法门。自然,此处所言为佳境,当是语文课的一种积极的当下的实现。我在上课,但我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我在课堂上彻底敞开,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我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我会在不经意间邂逅生命的高峰体验,我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我就是课、课就是我,我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什么?这种境界就是诗意,就是自由,就是深深的幸福感。要实现这重境界,关键是要体验、把握语文课的每一个当下。

进入的境界,也就是夫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了。的所有规范、所有准则,因为嵌入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成为自由和率性的道场。无课的课,才是课的最高境界。(无我之境)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品味。(摘抄书作改为摘抄创作品词品句改为品人品物,且置于咬文嚼字之后,似乎更为妥当。有了语文味,就有了修辞立其诚的诚意和执着)

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心中有了人情味,眼中就有了学生心,脚下就有了成长路的路标和绿灯)

第三味是书卷味。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当然,这是我的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说是我的一种风格追求。有的语文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不觉得怎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就有了源头活水和沃土深根,也就魂回故里了;叶落归根,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

评课就是嚼课,好课必能嚼出好味。

有了三味的语文课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