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学校管理讲座

(2014-01-02 07:08:2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学校管理讲座作者:xyzongxia_iu4t0

一、思想决定高度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好比爬山,目标盯着山腰的人他是不会抵达山峰的,然而把目标盯着山峰的人他不会止步于山腰。所谓:“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周局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以一则“斑马总是斑马”的童话故事,告诉大家: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与方向,一次偶尔的绝妙成功算不了什么,真能耐,真本事还得靠自己在生存的过程中,不间断地总结经验,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这样才能夯实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和执行者,要学会:向前看,找标杆;向左右,看了解环境,清醒头脑,借鉴经验;向后看,了解自己、分析失误,总结经验。据说能登上巅峰的往往是两种最极限的动物——雄鹰和蜗牛。即使成不了翱翔天宇的雄鹰,也要做那只能登上巅峰的蜗牛。因为每个人都需站在一个高度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不能像像企鹅那样静静地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样只为一个目标而不停地翻飞旋转。我们不能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从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涉险。有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做起事来将游刃有余;有了一定的高度,我们的胸怀将能容纳百川。雄鹰未必都能登上巅峰,掉入鸡窝的一只鹰蛋最终只能碌碌无为地死去——作为一只鸡而死。所以高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人在历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相信自己吧! 相信你终究会站在某一高度来眺望世界!听一听哈佛校长在350年校庆时感言:“哈佛最值得夸耀不是获得了多少诺奖,而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每一个教育人是不是会有有更多的感慨?所以说:思想决定高度。每一个基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把目光要盯住学生的现在,更要放眼学生的未来!

二、角度改变观念

所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周局善于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其中的两则小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故事:美国的一所幼儿园里,女教师让全班孩子用彩笔画画,然后逐一表扬。当她举起一张画时,全班的小朋友都发现那张画仅仅是一些杂乱如麻的线条。画这张画的一个小男孩自卑而又难过地低下了头。女教师看了看手中的画,微笑着要全班同学数数这张画上用了几种色彩,并表扬说这张画是全班颜色用得最多的。全班小朋友鼓起掌来,那个小朋友的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另一个故事:一个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走在纽约的闹市区。突然间,印第安人说:“我听见一只蟋蟀在叫。”他的朋友回答:“你发神经,不可能的。”“现在正当中午,你看人来人往穿梭不停,汽车喇叭此起彼伏,出租车冲来冲去,到处是杂音吵闹声,你不可能听见蟋蟀叫。”“我的确听见了”他侧耳倾听一会儿,便走到转角处,穿过马路,到处寻找。终于,在一个角落,他发现一处种植在一个巨大的水泥盆中的矮树丛。他拨开树叶向下挖,果然发现一只蟋蟀。他的朋友惊叹不已。印第安人说:“其实,我的耳朵没什么不同,只是看你用心听的是什么。他然后将手伸入口袋,拿出一把硬币——有25分的、10分的、5分的,1分的,他用力将这些硬币抛向空中,那些硬币蹦跳着落到地上。很多人都听到了硬币落地的声音。“你看,懂了吧?”印第安人一边说着,一边捡起地上的硬币。印第安人能听到那楼房角落的蟋蟀的叫声,芸芸众生在十分吵杂的大街上能听到几枚硬币落地的声音。去除故事的讽刺意义,它给我们的启发是:当我们在讲台上不满于学生没有专心听你的课,没有按照既定的思路进行活动时,请我们想一想,教室里是否比大街更喧闹。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发出的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管理亦是如此,思维差异决定管理差异,只有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才能提高教育发展质量。

三、细节决定成败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围绕这样一个观点,周局例举了上海地铁1号线和上海地铁2号线的设计差异,告诉大家:小小一个地铁就又如此多的细节需要掌握,那么学习和引入一种制度呢?又有多少细节需要掌握,又有多少人真正努力去研究和思考这些细节呢?看看周局为这次讲座所精心制作的课件,也许很多答案就在其中了。认真,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一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个人的血液里。后六中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常规+细节+过程=奇迹。

四、行动决定结果

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正如爬山,你只有低着头,认真、耐心地去攀登,到你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你才可以看见你已经克服了多少困难,走过了多少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在未付出辛劳、艰苦的代价之前,空望着那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而只有从基本的小事做起,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努力,才会慢慢地接近它、实现它。只有埋头,才能出头。一粒种子如果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永远不能发芽,并长成一棵大树。当代学校管理需要人文化,人文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追求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快乐着,幸福着并创造性地工作着、学习着。然而,人文化管理离不开制度管理。教育管理从精细化走向精致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均衡的管理。精致化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管理境界,把人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通过打造精致化课程,实施精致化教学,营造精致化校园环境及精致和谐的人际氛围,实现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目标。精致化管理不仅面对现实,而且要着眼未来,要有终身负责的理念和策略,为学校持续发展精心策划,为学生生涯发展精细导航,为教师的发展精巧搭建成功舞台。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最出色的“红娘”,为为合适的岗位找到合适的人才。一个教育目标的实现,5%在于决策,95%在于执行。接着,周局用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工作中的“每个人”、“某个人”、“那个人”。很多事总是“每个人”应该去做,但“每个人”总认为会有“某个人”去做,而最后却又往往是“那个人”去做。不过“那个人”总有累的一天,最后便变成“没有人”去做。你是“每个人”吗?还是“某个人”呢?你曾关心过“那个人”吗……一连串的追问,值得每一个人去反思。周局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的理念、设备、师资等教育要素,与兄弟学校相比没什么逊色,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上。这种教学管理上的一定差距,却很有可能演变为办学质量上的成倍差距。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教育的各种要素才能实现最佳组合和最优发挥,才能转换为高质量的办学成绩。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进得课堂,讲出名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一个精神高贵者,拥有:博大的情怀、丰富的思想、明亮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悠雅的生活。我们必须像向往健康一样向往安静,像抵制浅薄一样抵制浮躁,像追求内涵一样追求宁静,像拒绝无知一样拒绝功利。以沉静的心态、专注的精神,通过精细化管理达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高度,实现学校办学新突破。最后,以一首小诗共勉: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事繁不慌,事闲不荒;

言而有信,信为人常;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

取象与钱,外圆内方;

智从知来,政从正来;

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