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范式转换:建立教学新秩序

(2012-09-22 08:07:48)
标签:

转载

范式转换:建立教学新秩序

成尚荣

“学案教学走向何方”?专题讨论在持续。持续的讨论把大家的思考和实践引向深处和实处。讨论只是手段,理念的更新更专业,实践的变革更科学,学生的发展更健康、更自主,才是目的。

最近,王尚志教授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不应该对学案仅仅提出批评,而要深入其中,帮其改进。”于是,他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具体的实验和研究,推出了初步研究的成果。阅读这些成果,我们眼前一亮:是的,要研究,要比较,要实验,要思考,要改进。唯此,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目光投射得更远一些,在核心的、关键的问题上讨论得更深入一些?当然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这样,“战略”与“战术”的结合,让我们的研究更有深度,也更有成效。当然,“战术”上的研究与实验也始终伴随着理性,折射出“战略”思想。

“学案教学走向何方”的讨论正是这样,给我们带来重要的价值判断和深度思考。

我自然想到库恩的范式理论。库恩,著名的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他首创了范式这一概念。尽管有冰雹般的批评,抨击范式这个概念“含糊不清”,连库恩自己也承认这一概念造成了“过分的可塑性”,但是,不争的事实是,大家仍然不改初衷,对其青睐有加,普遍使用,以此来表达一种思想和研究的追求。之所以如此,因为,范式,尤其是范式转换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世界。范式论的深刻意义在于,否定科学的“连续性进步”,而主张“继续性转换”。他否定的不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而是“关于科学的旧有的自我认识和成为桎梏的既成的科学‘解释’”。所谓范式转换,他强调的是关系的改变、结构改变,而“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这是一种革命,“可以这么说,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既是个“视界”,也是一个“思界”,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

我理解,所谓范式转换,是在结构变革基础上的新秩序的建立。库恩之所以否定“连续性进步”,是因为它没有打破原有结构和秩序。没有转换,也就没有新结构、新秩序的建立;只有“继续性转换”,才会在不断的探索、变革中,获得真正进步。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有把握地说,学案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范式转换,但我至少可以这么认定:学案教学引起了对“以学定教”的热议和较为普遍的实践,这无疑是有价值的;“学案教学走向何方”的讨论,引起了对建立教学新秩序、进行“继续性转换”的关注,这无疑更是有价值的。

教学的确需要“范式转换”,其一,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这一转变,改变了师生关系,改变了教学世界,进而推动了教育世界的改变。其二,在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的同时,坚持以高水平的教引领高质量的学。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把教自然融入学,把学融入教。教与学的互动,才会构造真正的教学世界,实现正的教学范式转换。其三,教学在“可通约”和“不可通约”之间来回。库恩说,同一范式是“可通约的”,不同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可通约是因为有共同的尺度,反之,不可通约是因为没有共同的尺度。教学改革在把握共同规则、共同规律的同时,应当坚守“不可通约”,以形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特点。教学是一个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世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