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共同分享“文本解读”

(2011-04-21 18:55:12)
标签:

转载

1. 阅读文本,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按照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进行分析,是对文本的文学性解读。读者以自身的知识经验,将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和文本所创造的语义世界相联结,对内隐在文本里的、作者秉持的观点和价值取向进行批判性意义建构,实现个体经验世界的重组,是对文本的文化性意义建构。

2. 文本意义的解读是阅读理解的目的,而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双向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形式,而应更加注意语言符号的动态的表意过程以及读者在阅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是读者在他们原有的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与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一种互动,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意义建构。

3. 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和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确立的教学过程预设,实现三维目标,创生三维目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近文学、增长才干、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从而实现课文文本的终极价值。

4. 文本解读指向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抓住关键词,破解情境深意抓住文本中重难点句子,指导学生寻找最适切的解读路径。文本解读指向文本结构的状态。为了有条理表达的需要,篇章结构有总分、因果、转折、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的。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把握文章的条理,有助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体裁特色。文本的基本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神话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如神话,有神奇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因此,我们从中引导学生体会神话的语言美、想象美、形象美。从文本的标题或文本主旨出发辨析关键学点。文章的标题一般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阅读教学的抓手。文本主旨渗及文章的中心以及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关注文本解读的体验过程。教师在文本解读中既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潜心会文”,也收获文本带来的经验、情绪和感受。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亲历的经验当作课程财富

5. 叶圣陶先生说:“惟有不忽略研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是全面不偏。” 朗读既是促进学生感悟内化的途径,又是学生感悟外化表达的载体。没有读不熟就能读好的,没有不理解就能读好的。,读文章要“批文入情”,写文章是情动辞发的过程,文本解读与情感有着天然的联系。夏丏尊先生也说文字本身没有力量,而是通过读者在心中唤醒已有的体验,形成情感的触动,进而产生了文学的力量。

6. 社会生活是文本I”,作者据此创造出作品,这是文本II”“文本II”被选入教材,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形成老师头脑里的文本III”和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V”

7. 西方文论认为,文本仅是一个图式化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有着许多的未定点和空白,可以接纳通过读者想像和填充使之具体化了的不同解读。我国的古代文论也包容着“诗无达诂”等多元解读之说。而诗歌语言存在语义的多义性,它首先表现为能指与所指之分,能指是指作品语言的字面意义,所指是指作品语言的隐含意义。

8. 教师要善于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抓住文本内容;抓住文本语言;抓住文本主旨;抓住人物形象和补充文本空白”,有效进行文本解读。重视文本给予读者的暗示或提示对解读自由度的限制

9.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背景知识和共享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构建文本意义的同时,构建语言知识!

10. 第一课时阅读中的词汇教学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词汇操练不宜脱离文本语境。二是词汇学习是为了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11. 刘辰诞在《教学语篇语言学》中将语篇定义为“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  一个重要特征是:语意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12. 语篇分析的内涵就是使读者科学、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章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

13. 语境”可以指语篇内部的环境即“上下文”;可以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即情景语境”;还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 文化和风俗人情,即“文化语境”。

14. 重视“主题”是以《文心雕龙》(意授于思,言授于意”)为代表的我国文章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起承转合结构说是从形式、从结构角度对文章规律性的总结,主题论则是从意义、从内容角度对文章规律性的总结

15. 拉波夫(Labov)根据自然叙事顺序总结出的叙事结构模式包括6个部分:摘要(abstraction)、定位(orientation)、过程(complicating action)、评价(evaluation)、解决(resolution)和结尾(coda。作者运用反问,情态动词, 比较词等语法手段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发表评价,包括内评论和外评论

16. 在说明性语篇中,可供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很多,例如定义法、举例法、比较对比法、数字法、图标法、引用法、比语法、程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和分类法等。

17. 衔接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韩礼德和哈桑把衔接分为5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18. 词汇衔接: 1、 复现关系 (1) 原词。 (2)同义词、近义词。(3)上下义词。(4)概括词。2、词汇搭配

(1)反义关系。(2)互补关系。互补词在意义上是相互排斥的,在这点上,互补词不同于反义词。

19. 连接指用连词、副词和词组(短语)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手段。连接手段由逻辑联系语来集中体现。表示的关系分为4大类: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