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学生的学和课堂教学气氛

(2011-01-20 21:08:42)
标签: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评学生的学和课堂教学气氛

严晓宏:需要评课者从细微处入手,从学生“学”的角度,帮助教师分析自身无法感受到的“教”。

1.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上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后,应以学生的参与度为保证,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都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可以讲,表现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2.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从交流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一堂好课,教师会十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只要有道理都会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一堂好课,应体现教师教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及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让学生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对多种方法进行异同比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和广度。

3.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评课时,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十分重要。首先,要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取?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跟进行为是否落实,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对于课堂生成性的问题,教师是否把握住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时学生的小小错误,被教师抓住了,将它看作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老师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三角形的底边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一些学生想当然,纷纷举手判断对,教师请了认为对的同学说一说理由,同学边说边发现自己的判断有问题,这时教师又进一步追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这句话是正确的?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在高相等时,三角形底边越长,面积就越大。

高建中:一看能否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之间是否有互动,双方的情感是否得到了充分交流。二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气氛是否热烈,学习积极性是否高,学得是否轻松、愉快。三看是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四看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教学是否有激情,是否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任其斌: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机统一,关键看学生是否爱学、会学、善学。具体地讲就是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学生思维状态是否被教师激活、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看学生能否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进行质疑;看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不同的实践体验,不同程度的尝试自主建构知识概念;看学生能否积极融入全班或小组的集体性活动中,主动参与交流,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看学生能否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看学生能否自主联系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开放性学习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