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案例及其组成部分的说明
杨道想
什么是教学案例呢?早在1870年,哈佛法学院就曾使用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直到20世纪70年代教学案例才逐渐运用到美国的教育领域。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什么是教学案例的争论还在继续,要想达成共识尚需时日。综合借鉴多位专家的观点,认为教学案例就是包含着某些决策和疑难问题的教学情景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反映出教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现教师反思的能力和水平,表达教师的教育主张。它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一段具体的教学情节,一件发生过的事实,向人们提供人物、场合、过程、结果,引发大家的思索。它呈现特定的问题情境,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希望引发讨论,从中体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
跟教学案例相近,准确地说是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有教案、课例、个案研究、案例教学和教学论文等。所谓教案是教师为一定时间段的课堂教学而预先进行的教学设计,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把握、资源准备和教学步骤等内容。而课例则更多地被认同为课堂教学的流程或教学实录,上海市教科院的顾泠沅教授和王洁博士把专家和教师共同进行的课例研讨、研究作为提高教师实践智慧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方式。个案研究指的是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单位或一个区域等,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成功的个案研究也是一个好的案例素材,很多教师关于学生个案的观察分析、相应的教育对策和结果描述等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而案例教学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用案例来展开教学,它是一种教学方法,特别在近年来的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倡导和重视,华东师范大学的郑金洲教授著的《案例教学指南》较系统地介绍了这种方法的背景和运用策略。教学论文则是以说明为目的,以议论为主,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教学案例写作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通常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我这里所说的教学案例,主要是指学科课堂教学的案例,它与研究案例有一些区别。后者通常是外来研究者在实地收集到的真实资料,目的是佐证研究的结论,因此容不得修改和虚构。而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主学习,主要是还是为了“求善”,而不仅仅是为了“求真”,其内容应该可以修改,也可以在细节上进行微调。当然,修改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和限度,不应该脱离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一般而言,案例的故事原型应该来自课堂教学这个载体,具有真实性、鲜活性和时代特征。
在我看来,一般的教学案例研究应基于叙事研究的方法而开展的,它应具有如下一些基本要素和写作要求:(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设计理念;(四)教学目标;(五)教学流程或教学实录;(六)自我评价或特色点评;(七)教学反思。
一般教学案例撰写包括以上几个部分,但如果大家都照此去写就会造成结构单一,形式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这就决定着教学案例结构和格式也应随之变化。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运用一种单一的结构模式作为判断教学案例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只要具备了一般教学案例的四个基本特征(即①教学案例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展示着一个教学事件的演进过程,要有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②教学案例必须是包含教学问题与戏剧性冲突的事件;③教学案例要有典型性,要通过典型性的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④教师是教学案例最主要的撰写者,教学案例要揭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叙述必须生动具体,特别要对事件发生的时空和教育背景、人物活动及心理变化进行完整地描述,使案例的读者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着事件的进程),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在这里我们想以课堂教学案例为例来简述一般教学案例的主要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第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学案例背景的概述。意外式案例不需要单列一个标题来说明事情发生的背景,只需简单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行了。专题式案例和综合式案例两类案例则需要单列一部分来说明案例产生的背景,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等要素。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教学案例运行过程的描述。专题式案例和综合式案例都有明显的运行过程。这是师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的过程。意外式案例也有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时间跨度有时较久,这时意外式案例就不必详细描述较长时段内矛盾发展的过程,只需记述矛盾发展的几个重要“镜头”,即几个“细节”。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教学案例运行结果的总结分析与反思提升。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发展是否达到甚至扩展了原定的教学目标;二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有所提升,是否提炼了教学经验与教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