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研动态 |
智慧广场—分类列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8-9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形成利用分类列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分类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列举法,感受列举法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分类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准备:长方形操作纸片、多媒体课件、三种水果图片若干
教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喜欢
师:多吃水果,能够补充人体多种营养物质,还能养颜美容,如:
师: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生:苹果
生:香蕉
…………
你猜猜赵老师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
师:赵老师口味有点重,喜欢吃这种水果,请看大屏幕(榴莲)
师:榴莲号称水果之王,营养非常丰富,就是味重了点
最近赵老师还研究水果的另一种新吃法,请看(水果拼盘)
怎么样,赵老师是不是很会吃啊!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水果的研究开始,上课!
师:请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出示苹果和香蕉)
想吃吗?如果你想吃水果,你能说说这两种水果可以怎样吃吗?有几种吃法谁来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演示:只吃苹果,只吃香蕉,两种全吃)
同学们这样把三种吃法一一列举了出来,寻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分类列举(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呈现问题,明确题意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两种水果,赵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种水果
出示第三种水果(葡萄),三种水果可以怎样吃呢?(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用苹果、香蕉和葡萄三种水果做果盘,至少用一种水果,最多用三种水果。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至少用一种水果,最多用三种水果”是什么意思?(学生得出可以用一种,可以用两种,也可以用三种。)
2.确定策略,尝试探究
师:我们已经明白了做果盘的要求,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分类列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先看一下,小小提示:1、请同学们根据果盘制作要求,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或者利用学具摆一摆的方式得出结果;2、得出结论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学生展示
生:我是利用摆卡片的方式得出来的
师:很不错,他是利用摆卡片的方式得出来,一共是七种
生: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式得出来
师:他的想法也很好,如果没有卡片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图形代表水果,更加简洁和方便。
小结:同学们都分成了三种情况,这在数学上就叫做分类,先考虑哪一类?在考虑什么?(出示只用一种水果,用两种水果,用三种水果)
三、评价质疑
1.展示完学生的作品,学生交流方法和思路。
2.如果有没按顺序列举的,就各拿一份让学生去比较。
3.追问:你觉得哪种列举方法好?为什么?
想一想这样有条理、有顺序地分类列举有什么好处?
并适时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4.在这样的有序列举中,你觉得哪一类尤其要做到有序呢?(用两种水果做拼盘时)
5.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如果没有这些水果图片,还可以怎么办?(画图,用图形表示)
6.发现规律,列表思考
通过列表的方法也可以很快的找到这七种拼法,你能看懂吗?(横看是三种水果的名字,竖看是三种情况的分类。)想试一试吗?动手完成发给你的表格吧。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分类列举)
许多复杂的问题,常常从简单情况分类列举,从中找到规律和方法再解决。许多重要的数学规律就是数学家们从简单情况分类列举,从而提出猜想、验证后发现的。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分类列举的策略解决更多的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1。
2.
3.
4.用3、6、9三个数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和三位数?
5.用苹果、桃、香蕉、樱桃4种水果做果盘,至少用1种,最多用4种水果。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板书设计
分类列举
不重复,不遗漏
①实物
②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