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660ce86at9d17478e72ee&690
基于很多原因,电视基本被我戒掉了。新闻资讯通常都是在电脑上获得。腊月二十八,在亲戚家做客,看几个人正专注地盯着电视,于是也看了十分钟(广告插播太频繁,能看十分钟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就是这十分钟让我记住了一部抗战连续剧《雪豹》。因为这十分钟正好是这部剧集中十分精彩的一小节。周卫国的胳膊被日本人的炮弹炸伤,由于长时间没有治疗,伤臂坏死,必须截断,否则危及生命。同志们都痛苦地下不了决心,在无医少药的情况下,要用斧子生生砍下他的胳膊,谁都狠不下这个手。最后清风寨朱老大亲自挥斧断去兄弟的左臂。这样一个片段,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章饰演的周卫国,当朱老大手起斧落时,由于麻药剂量不够,疼痛使他双目圆睁——镜头就定格在他的眼睛,那双眼睛几乎暴裂,仿佛一滴滴淌出血来。三五秒的时间,让你仿佛感受到那一种常人难以承受的疼痛,于是不得不震憾,革命的信仰如何支撑着一个战士的坚强!
听亲戚简单介绍了一下剧情,便有了完整看一遍的念头。可是对于男主角的扮演者文章,真的有几分怀疑。这样一个经历复杂、久经考验、于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磨练成为八路军指挥官的角色,他拿得下来吗?毕竟,这男生看上去太青春太阳光太优越太时尚了吧?对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青春励志片《奋斗》,那个大学毕业最早结婚,老婆一吹哨子便第一时间出现,立正敬礼,老婆指哪打哪的可爱小男人。这样一个男生,能演军事天才抗日英雄?不怀疑才怪呢。提起《奋斗》,心里便会甜滋滋的。前年冬天,好像还下着小雪,我要在邻市开好几天会,够无聊的。于是笨猪也跟去了,住在宾馆里,陪着我免得我发闷。我正担心他闲得无聊呢,正好江西卫视连播《奋斗》,一天下来足足七八集,竟然看得他茶饭不思。我也瞅着机会看那么两集,再听他眉飞色舞的讲解,寒冷的腊月竟然温暖无比。所以,看到《雪豹》里的文章,又让人重温甜甜的回忆。
一直到年后,正月里,才在电脑前坐下,把一部《雪豹》完整地看完。之后,对文章刮目相看。这个80后演员,竟然把一个革命者演绎得如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用在他身上的词可以有很多种,洒脱不羁、聪颖机智、冷静沉着、果断干练、侠肝义胆等等等等。作为女性观众,除了欣赏男人英雄铁汉的一面,更看重的当然是男人情深似海的另一面。而他恰恰满足了女性的这种需求。在残酷的战争里,他骁勇善战,力求以最少的伤亡换取每一场战斗的胜利。每一次清点伤亡情况,他总是表情凝重,当看到战友因为别人的指挥失误作无谓牺牲,他暴怒,拍案而起,泪如泉涌。南京之役,他一心求胜,驱逐日寇,胜了就能回家迎娶未婚妻。南京城破,亲眼看到未婚妻举枪自尽,仇恨的火焰使他变成一头猎豹,人生的意义只有唯一,杀鬼子。在赢得很多战役,别人庆贺胜利的时候,他总是落落寡欢,独自饮酒,抚摸未婚妻自尽用的勃郎宁。这样的一种痛苦和深情,在战场上化作一颗颗呼啸的子弹,直取敌人的首级。
《雪豹》看得让人痛快,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周卫国杀敌的痛快。他举起枪来,枪枪毙命;他挥舞刺刀,用日本剑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刀刀入胸。我们这个年龄,虽然没有经历八年抗战,但从小接受的教育,使我们难以缓释对日本法西斯的仇恨(说得直接一点便是仇日情绪)。遥想那段历史,恨不得自己投身抗日洪流做一个真正的战士。
喜欢这部剧集,喜欢文章饰演的周卫国。虽然很多场面拍得比较粗糙,但是相比周卫国的英雄气概和铁汉柔情,那些都可以忽略不计。看完这部剧集,我才发现,我是如此崇敬英雄,如此欣赏男人的血性。环顾身边的男人,总觉得唯唯诺诺的太多,软弱且做作,有时真想大吼一声,让他们能抬起头挺起脊梁来。当然,也更能理解“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的含义了。
电视归电视,再好,只是故事,只是传奇。生活里,让自己欣赏和深爱着的男人,有一个就够了。那一个,就是我心里真正的英雄。
http://s2/middle/660ce86at9d174a62b321&690
http://s7/middle/660ce86at9d174cc468d6&690
http://s8/middle/660ce86at9d174e2305f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