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漠之花

(2010-10-05 18:25:35)
标签:

华莉丝·迪里

割礼

女性

命运

抗争

分类: 视听

  http://s1/middle/660ce86ax91de0fc013f0&690 
沙漠之花

文/一页风景

    这个国庆长假,没有旅行的计划。安安静静静,仿佛一切都停顿。

    一年四季,最爱的是秋天。天高云淡,适合发梦,冥想。可惜近几年来,这个季节带给自己的却是身体上越来越明显的痛苦。天干物燥,不知从哪一年的秋天开始,诱发了过敏症。每年这个时候,频繁地打喷嚏,流眼泪,头痛头闷,意志昏沉,备受折磨。查资料,得知这种过敏症无法治愈,只能想办法缓解。而引发这种过敏症的,是环境污染,是身体抵抗力的减弱。也就是说,可以理解为这是工业发展社会进步诱发的一种疾病。

    窗外一树树的桂花开了。过敏症导致自己的嗅觉变得迟钝。只是偶尔地一阵风过,能闻到一丝隐约的桂花的清香。食欲也变得迟钝,一整天,对食物没有一丁点的惦念,完全可以忽略身体对于食物的需求。

    就在这样的状态里,倦倦地度过举国同庆的节日。

    懒懒地蜷在床头,笔记本电脑抱在怀里,一部部电影连续地看下去。《不朽》、《线人》、《枪王之王》,全部是激烈的打斗与枪战。看这种电影不需要费太多的脑子,不需要动太多的情感,纯粹是解闷,打发时间。其实内心还是很想看那种让自己动情的好电影,比如《钢琴课》、《英国病人》等等,可是真的怕自己再次掉进那些爱情故事里。如若掉进去,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很大的力气让自己走出来,回到现实。曾经特别迷恋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流着别人的眼泪,痛着自己的心。一边抗拒,一边痴情,像吸食鸦片。在这个有着大把大把闲适时间的假期,我控制自己,只看纯粹娱乐的电影。

    娱乐之后,还是忍不住看了《唐山大地震》。有人评论说自己看过后没有掉眼泪,结果被其他评论者痛斥为“不是人”“没人性”。这样的评论激起我的好奇。电影里唐山一夜间变成废墟的时候,人们呼天抢地寻找亲人的时候,我竟然一滴泪都没有落下。不禁有点慌乱,问自己,难道我的怜悯之心伴着我的嗅觉和食欲也一起迟钝了吗?然而,在地震之后,当冯小刚描述着寻常百姓的平淡日子时,我的泪狂泄,汹涌如潮水。再大的灾难,可以不哭;击中心灵要害的,恰恰是那些善良的人对真情真爱的坚守,抗争命运,永不低头。

    抗争命运,永不低头。这正是《沙漠之花》给予观者的感悟。几部电影看下来后,头更加昏沉。正欲作罢时,被一些电影评论吸引。它们一致推介一部好电影《沙漠之花》。于是将电影继续看下去。而这样一部节奏缓慢需要考验观众耐心的电影,同样一点点击中了心灵的要害。

    《沙漠之花》根据名模华莉丝·迪里的自传改编。华莉丝·迪里1965年在索马里沙漠出生。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五岁时被迫接受了已经夺去她姐妹生命的女性割礼。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她在夜晚赤脚逃婚,在沙漠中差点成了狮子口中的食物,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她离乡背井到英国,做一名清洁工人,后来遇上摄影师,由此踏上模特路。90年代一举成名为超模。但她没有沉醉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反而心系索马里,要救其他女童脱离割礼的苦海。1997年,她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全身投入反割礼运动,成为联合国大使,写自传讲割礼的锥心之痛,成立多个慈善团体,唤起世界关注索马里女童的苦难,为同胞筹款建学校建医院。为此,她当选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范之一。

    看这部片子以前,我听说过“割礼”,但并不明白它真正意味着什么。《沙漠之花》的最后,华莉丝·迪里在联合国总部演讲,含着眼泪一字一句清楚明白地诉说着“割礼”的残酷。在非洲,这是一种残害女性身心的陋习。当一个女人还是女童的时候,要将她的阴蒂和大小阴唇全部割去,然后缝合,只留下一个火柴头大小的孔。由于卫生医疗条件极差,很多女童因此感染死亡。逐渐恢复的女童,将带着身体的痛苦度过一生。无论是小便,还是月经,都痛苦万分。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婚姻。对于她们来说,永远失去了性欲的快乐。与丈夫行房,只有肉体的痛苦和折磨。而这种陋习的目的,竟然是为了保护所谓女人的贞操。只有行“割礼”的女人,才是圣洁的。没有施行的女人,将被唾弃为妓女,甚至逐出家族和部落。

    撕开这一真相,世界震惊。割礼之下,女人已经不是女人。女人无权保护身体,无权自主命运,无权享受生活。华莉丝,一个生命力极度顽强的女人。我似乎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对她的敬慕与感佩。当记者采访她,要她描述改变她命运的那一天时,她说她不想再重复自己如何从一个灰姑娘变成一个名模。面对艰难坎坷之后绚烂的生活,她决然公开隐私,将伤疤昭之于大众。改变她命运的,恰是被残酷施行割礼的那一天。那样残酷的陋习,伤害着数不胜数的非洲女性,她必须站出来,为她们振臂抗争。

    活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一天天变得迟钝,变得麻木。浮躁,冷漠,狂妄,急功近利,这恐怕是多数人的诟病。无论是嗅觉、食欲,还是仁慈、善良,似乎一天天变得遥远而疏离,就像蓝天越来越灰,白云越来越暗,一些原本美丽的事物成了往日照片的回忆。华莉丝·迪里,这个带着遍体伤痕赤脚走出沙漠的女人,这个将沙漠之花绽放在白人世界的非凡女性,唤醒的,是我们追求美好、重塑生命的斗志。

http://s14/middle/660ce86ax91de11c4b07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