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想象、意象)训练
(2012-11-04 00:16:34)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心得体会 |
表象(想象、意象)训练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休因教授首先提出来的,是指利用所有适宜的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动觉、味觉等以及和经验有关的情绪或心境状态,在头脑中进行演练,如重现过去的经验,创造新的形象或情境。简言之,即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新的经验,通过想象、预演与情境建立条件反射。
良好的表象能力需要达到准确性、清晰性、鲜明性和可控性的效果。表象训练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均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产生某个形象与体验,以及对应情境的表象,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表象方法,提高应对技能和情绪控制效果的目的。
通常会事先对来访者的表象能力进行测定,然后进行基础的表象联系,最终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表现塑造。
举例(引自网络案例):一考试焦虑的高三女生
表象训练具体过程如下:先让来访者学习腹式呼吸,熟练掌握这个放松方法后,在咨询中先通过腹式呼吸进行放松。然后让来访者在放松的状态下想象“晨曦中的竹林”,咨询者引导来访者从各个感觉通道去感受竹林,包括看竹林的景色,从远处看、从近处看。听到竹林里面有什么声音,如鸟叫声、虫鸣声等,闻到竹子的清新气息……想得越仔细越好,感受那一份清新和宁静。让来访者把这片竹林放在胸中,取“胸有成竹”这个词。然后来访者说出在想象竹林时身体状态如何,并把此时的这种身体状态变成口诀:“思路清晰,头脑冷静,双肩放松,双腿轻松的,胸有成竹”。在表象训练的过程中反复念这个口诀,让她在考试状态下找到这个身体感觉。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想象第二天考试的情形。咨询师先详细询问来访者考试的程序,如第一天考什么,第二天考什么,上午考什么,下午考什么,还仔细问来上学的路线,是做公交车、骑自行车、还是家长开车送,了解了这些细节后,开始带领来访者进行想象。想象早上起床后穿了什么样的衣服,穿好衣服后桌上摆上了平时喜欢吃的早餐,吃完早餐,妈妈开车送她去学校,一路上看见了两边的风景,有高楼、立交、商店……来到校园,进入考试的教室,再想象教室里的情形,如监考老师怎么样,同考场的同学这么样。听到第一遍铃声时找考试的状态,回想“思路情隙,头脑冷静,双肩放松,双腿放松,胸有成竹”这个状态。听到第二遍铃声想起,保持这种状态,从头答题达到尾。力求把自己的最佳考试状态和期中考试的情景做一个条件反射。在咨询结束后,给小欣布置作业,要求在期中考前两周每天晚上睡觉前进行表象训练15分钟。
在表现训练中需要注意:
1.
2.
3.
4.
5.
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