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感官运用之——眼球线索解读
(2012-02-23 09:36: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文精品 |
——摘自NLP学院
NLP发展出一套技巧,凭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便能知道此人在思考时用哪个内感官。
以下介绍的是用右手的人的眼球转动模式。大致上95%的人用右手。用左手的人会有刚好相反的模式(左右对调),这包括了小时候有用左手倾向,但被家长训练多用右手,至今已惯用右手的人。
首先,我们研究自己的思想模式,亦即是自己本人。
1.
内视觉的眼球转动模式在上面(往上望)。望往左上↖(你自己,以下同)是回忆过去的景象经验,就像在档案里找回一幅旧照片,称为「视回」(Vr)。望往右上↗,则是创作新的景象经验,就像绘制一幅新的图画,称为「视创」(Vc)。双眼定定地往前望,是为凝视,亦属内视觉。
2.
内听觉占有三个位置:左中←、右中→及左下↙。左中←是回忆过去的声音和说话,例如回想昨天听到的一首歌,称为「听回」(Ac)。右中→是创做新的声音,例如想象用你母亲的声音读出这一句说话,称为「听创」(Ac)。左下↙是自言自语,很多人在独自思考时都会用这个内感官,尤其是当心中烦闷的时候,称为「听自」(Ad)。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亦须用这个内感官。
3.
内感觉是右下↘,每当搜查心里的味、嗅、触觉经验和情绪感觉时都会激活这个内感官,称为「感」(K)。注:英文的全名是:
Vr = Visual Remember
Vc = Visual Create
Ar = Auditory Remember
Ac = Auditory Create
Ad = Auditory Digital (Internal Dialogue)
K = Kinesthetic
现在,你可以试试思想一些往事或者未来的事,测试一下你在思想时,眼球是否如上述般转动。
如果你面对着镜子,你看到的眼球转动模式便如下图一般。当你在思想和眼球在转动时,你很难看得到镜子出现的眼球转动变化,所以,最好是面对另一个人,观察他在思想时眼球转动模式,那也会如下图般呈现出来。(六个方向会与上述的刚好左右相反。)
你可以找一个朋友来做这个练习,互相观察;你可以尝试创作你的问题;你更可以用与对方闲谈的方式,同时做观察,训练自己在这方面运用纯熟。
很多人都有不只一个惯用的内感官,更有人是三个内感官都平均运用的。所以,不应假定一个人只有(或只应有)一个惯用内感官。
每一个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很健全,极其量是某个内感官习惯了多用一点。就像有三部良好的机器,全部都运行得很好,只是手中经常拿着某一部的遥控器,又或者某一部的遥控器暂时遗失了,所以没有运用得那么灵活而已。
一个人的内感官能力可以大大地提升,同时他的三个内感官能力的比例也可以不断地修正。做一个比喻,一个人今天的内感官能力是100,比例是内视觉80,内听觉5,内感觉15。经过不断的训练,可以在一两年内把全部内感官能力提升到10,000,比例则修正为内视觉5,000,内听觉2,000和内感觉
3,000。三个内感官能力加强了,这个人的思考能力、感受身边的人事物能力、未来策划的能力和自我推动的能力也就会大大地提升。认识了内感官这回事,知道了自己惯用那个内感官和心中有意欲去提升内感官的能力便是一个有效的开始,潜意识会向着这个方向搜寻。再加上刻意的练习,内感官能力会提升得很快。
另外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把一个人「定型」。你试过一次与某人沟通,发现他眼多往上望,便判断他是视觉型,以后不管什么时、地和事,都把他当作视觉型对待是不智的。因为每个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健存,在不同的环境里的很多因素可以把他带去以某一个非惯用内感官主持大局的状态。例如,某同事刚渡假回来,兴高采烈地与其它同事分享渡假地的种种好处,他那时多数会是视觉型。因为声浪太大了,给上司听到了叫他入房,出来时满面委屈,原来给上司责怪了,这时他多数会是感觉型。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避免把一人定型。
一个人实时的内感官状态,的确可以凭他的眼球转动测知。这样得出来的资料,只能保持三十秒有效。我们可以运用实时(而且不断获得)的资料去与这个人沟通和相处,若他的内感官状态改变了,我们当然也可以改变我们的配合方式。
把话说回来,一个人在重复出现的特定环境中,若果没有大的因素改变了,他的思想模式(内感官)也会重复出现。最有把握的做法是抱着灵活和尊重对方的态度去与一个人沟通,同时不断地搜索和运用他当时给你的资料,而不是固执于过去(无论从书本上或经验中取得)的资料。记着:书本可以印错(包括这一本在内),而站在你对面的人活到今天,能吃能说,错不了。没有人是不正常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
有时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不只一个方向。一般来说,第一个方向是开启数据库的内感官,是对方最惯用的内感官。最后一个方向,是事情的资料储存的内感官。
一个人望上面正中,是同时激活视创 (Vc)及视回(Vr)。 望下面正中,是同时激活听自语(Ad)及感 (K)。
●观察眼球 - 用于辅导的启示
‧;;
观察被导者的眼球转动方向,可以知悉他当时的思考模式。凭此,辅导者能更有效地引导被辅导者。(注意:有效时间只有三十秒。)
‧;; 如何找出被导者是否用右手(不要只凭一点作出判断) —
— 观察手表是否戴在左手。
— 问他内心感觉的位置,观察他用那只手作出指示。
— 制造不经意地使用一只手的需要,例如把纸巾拋给他,看他用那只手接。
— 询问。
‧;; 思考模式之特征 —
— 眼球转动的第一个方位,是他们的惯用内感官。
— 回答前最后一个方位,是该事的资料储存的内感官。
‧;; 一些有启示的特别模式(注:避免只用一次讯息作判断。)
— 每次思考,眼球都先去「视-创」位置者,该人会倾向于「往前望」的人生观,往往难以在过去经验中汲取教训,容易重复错误。
—
每次思考,眼球都先去「视-回」位置者,该人会倾向于「活在过去」的人生观:念旧、留恋往事。他往往对未来的人生不敢有太大的寄望,难以有决断的策划行动。
—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听-创」或「听-回」的人,同样可能有以上的倾向。听觉型用文字处理意念,并且讲求详尽,往往行事缓慢,但语言上则大篇道理。
—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听-自」方向的人,容易自寻烦恼,尤其是经常「听-自」和「感」交替或并合(眼望下面正中),容易自陷愁城,不能自拔。
—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感」方向的人,容易过敏反应,情绪受伤害或者经常地从日常事情中产生情绪结。
— 过份偏重某个内感官者,因为未能充份利用全部思考能力,易陷困境。
— 没有或者极少去「感」的方向的人,可能与本人内心感觉少接触,因此不善处理本人及别人的情绪。
—
三个内感官的各个方位都灵活运用的人,有能力做到良好人际关系,学习亦可以快速有效,但并不保证一定,因为他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决定能力会否被运用。
●六个眼球位置与心理状况的关系
三个内感官的强弱倾向
内视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因为性急没耐性,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的行为处事习惯容易没有耐性,不听别人讲话,或者听的时候不专心聆听,自以为是。
内听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在事情未看清楚前便妄下判断,往往过份急于对事情编出一套道理逻辑而罔顾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
内视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只强调行动快捷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他甚至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去驱动事情继续下去。
内听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强调理据规条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他会振振有词地去为自己或事情辩护而不顾众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冲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因素指出事情实在不是那样的。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陷人愁绪之中而不能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来自拔。若内感觉强而内听觉之中的「自言自语」部份亦强,则容易陷入一个下旋涡式自陷困境:在内心给自己编出一些引起负面情绪的逻辑,而这些负面情绪又引导自己注意更多负面因素去制造更多这样的逻辑。
内视觉和内听觉都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往往做事勤快而且有条理,但是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自己往往也容易因挫折而沮丧,亦会间中感到难以维持对自己的推动力。
三种内感官平均发展的人,人缘会好,容易被群体接受。三种内感官都强的人,做什么事都容易成功,因为思考能力好,而且全面,所以自信会强,人亦会比较乐观。
认识了和掌握有关内感官的知识和技巧,在工作环境中会有以下的帮助:
(一)
知道别人与自己在沟通上的不畅顺,往往只是因为双方惯用的思考模式——内感官不一样,因而能够给对方多点空间,减少冲突。
(二) 凭观察而知道对方当时使用的内感官,便可加以适当的配合而导使沟通更畅顺,效果更好。
(三) 认识了自己惯用的思考模式便可积极发展过去较少用的内感官,而使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人际关系能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