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竹缘堂茶叶
竹缘堂茶叶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173积分
  • 博客访问:1,872
  • 关注人气:65
  • 获赠金笔:2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夷岩茶有哪些知名山场?

(2018-05-22 19:27:36)
标签:

三坑两涧

正岩山场

分类: 闲听茶话(转载)

http://s16/mw690/001RQjgKzy7kFnJzJbVaf&690

风荷举闲话山场与制作技艺

喜爱武夷岩茶的朋友都知道,

要成就一泡好茶极其不易,

除了要有好的山场,

还要有好的制作技艺,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还得有点小幸运。

好茶不易,

且喝且珍惜!

 

在这我们先撇开岩茶复杂的制作技艺,

带大家了解炙手可热的几个知名山场,

当然山场并不能完全代表岩茶的品质,

也不能按山场就可给岩茶定品质等级,

因为影响岩茶品质的一大因素是武夷岩茶神秘且复杂的独一无二的制作技艺!

当然还有茶树品种、气候、培育方法……诸多因素。

 

现如今这些知名的山场就像黑夜中的点点光亮,

指引着崇拜“唯山场论者”前仆后继、一往无前。

来一起为这些山场膜拜吧!

风荷举在这还是不得不给他们泼泼冷水,

有好的山场就代表好的岩茶原料,

是成就一泡好茶的前提,

但没有技艺娴熟的制茶师傅,还是等于零。

同理:炒菜,厨师很重要,再好的菜原料,

没有一个好厨师,也做不出美味佳肴,也是白搭!

 

我们不得不感概武夷岩茶独特的生长环境“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

带着各位一起好好感受武夷岩茶独特的山场气息吧!

 

山场:慧苑坑

地理位置:玉柱峰北麓,慧苑寺所在处

海拔高度:262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铁罗汉

 

提起慧苑坑出的好茶,我们不得不说一说“铁罗汉”。相传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慧苑寺,它座落在幽静的慧苑坑里,寺院香火旺盛。慧苑寺里有一位僧人叫积慧,专长茶叶采制技艺,他所采制的茶叶清香扑鼻、醇厚甘爽,啜入口中,神清目朗,寺庙四邻八方的人都喜欢喝他所制的茶叶。他长得黝黑健壮,身体彪大魁梧,像一尊罗汉,乡亲们都称他“铁罗汉”。有一天,他在蜂窠坑的岩壁隙间,发现一棵茶树,那树冠高大挺拔,枝条粗壮呈灰黄色,芽叶毛绒绒又柔软如绵,并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清香气。他采下嫩叶带回寺中制成岩茶,请四邻乡亲一起品茶。大家问:“这茶叫什么名字?”他答不上来,只好把经过讲出来。大家听了后认为,茶树是他发现的,茶是他制的,此茶就叫“铁罗汉”吧!从此,铁罗汉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铁罗汉是武夷山最早的名枞,据清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载:“铁罗汉为武夷树名,叶长……老君眉,叶和味郁,然多伪为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一株,年产少许。”其特征是树丛较高,生长茂盛,叶长而大,叶色细嫩光亮。叶色鲜绿光,叶面平展,叶尖钝弯曲略下垂,叶肉隆起略皱,脉粗显露,锯齿钝略显露。干茶色泽绿褐油润带宝色,条索粗壮紧结匀整,乍看似水仙;香气浓郁幽长;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滋味顺滑、浓厚甘鲜并且持久,岩韵特强、具有鲜爽回甘的特性;叶底软亮匀齐,红边带朱砂色。铁罗汉之上品,兼具花果香。

 

早期武夷岩茶中以铁罗汉最为名贵。由于所用原料为武夷岩茶陈茶(即存放多年的茶叶),有治疗热病的功效。19世纪及20世纪初期,对当时在广东惠安流行的瘟疫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成为沿海渔民居家外出必备之物,极受推崇。

 

慧苑坑位于玉柱峰北麓,是武夷山岩茶产区中核心地带,是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之一。它的优良土质,良好的生态保护和天然的区域小气候,造就了该区域的茶叶有着独特的品质,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区之一。

 

山场:牛栏坑

地理位置:天心寺东北边,北斗峰与曼陀峰的南麓

海拔高度:238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肉桂、水金龟

 

从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北东方向有一条小径,狭窄的山谷中一条溪涧常年不断地流淌着,这条溪谷就是牛栏坑。牛栏坑名虽土,在武夷岩茶界却是无人不知,所出产的肉桂被笑称为“牛肉”。坑内多处崖壁下,皆有茶数丛,崖下有一丛名茶,当是“水金龟”。这里茶山条件非常优越茶山都在半山悬崖上,一层层用石头垒成,不惜工夫,足见这些名丛之珍贵。如今崖壁、砌石之上早已布满青苔、藓草,岩石表面黝色苍苍,茶丛生长其间,此地所产之茶,香气饱满,齿颊生津。牛栏坑总体环境,幽谷森然,涧水常流,柔风常抚,大风不往,朝阳夕晖,烈日不至,是武夷岩茶的理想家园。

 

传说故事:水金龟之名传闻于明末清初,名声初起于清末,民国初年因争茶树引起诉讼,耗资千金而出名。其茶树母株现植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崖上,为兰谷岩所有。该树原产在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属天心寺庙产,一日大雨倾盆,峰顶茶园边岸崩塌,此茶树冲至牛栏坑之半岩石凹处停住,后山流成沟,经树侧而下。当时兰谷岩主遂于此树外凿石设阶,砌筑石围,壅土以蓄之,共三株丛生一处。因系水中来故以“水金龟”命名。19191920年间,兰谷岩主与天心岩寺僧为此树引起诉讼,耗资数千,茶之名声亦随之而显,施棱曾慨叹并题字“不可思议”,石刻于山崖之侧以记之。自此水金龟之名大著,被列为四大名丛之一。

 

山场:流香涧

地理位置:玉柱峰与飞来峰的西麓,毗邻慧苑坑

海拔高度:280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

 

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溪泉涧水,均由西往东流,奔向峡口,汇于崇阳溪。唯独流香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两旁壁立苍石丹崖,青藤垂蔓,野草丛生,而其间却又夹杂着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火通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随着山涧往北一折,即为清凉峡。该峡两旁危崖夹涧而立,抬头仰望,犬牙交错的崖石,岌岌欲坠,当中只留下一线空隙,到正午时才会透进一缕阳光。流挂在石壁上的一道道水痕,顷刻之间,又化成一滴滴岩溜,落入涧中,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十分悦耳动听。茶树生长在这里,不仅有“岩骨花香”,更有流香之韵,亦留香,令饮者过齿难忘。

 

山场:大坑口

地理位置:天心寺的东南边

海拔高度:243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肉桂、名丛

 

大坑口为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横贯东西,连接天心岩和崇阳溪的水系,坑涧两边茶园广布,又为东西朝向,光照充足,地势较低区较宜种植水仙,半山腰或山冈上适合种植肉桂。两侧的茶地,静卧在树林山嶂掩映处,吸纳天地精华。大坑口为九龙窠、倒水坑、天心岩一带的溪水干流,水量丰富,溪流也带来上游的肥沃土壤,土壤深厚,养料充足,所种植茶树无需施以肥料,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阳光、空气、水分、土壤,茶品极佳。

 

山场:竹窠

地理位置:流香涧西侧

海拔高度:351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

 

竹窠是一个天然的山间谷地。比起三坑两涧那些狭长的山涧,竹窠的地势更加低洼,被笑称为三坑两涧的“盲肠”。低洼的地势,凝聚了许多的自然肥料和水分,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又避风排水,青苔滋生。水仙品种宽大的叶片决定了它光合作用能力比其他品种强,在竹窠里,每日短暂的光照对它来说是足够了。

 

山场:马枕峰

地理位置:狮子峰的西南边

海拔高度:361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肉桂

 

马枕峰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地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武夷山当家品种主要是水仙、肉桂。水仙为舶来品种,而肉桂确是武夷山的土著品种,它的原产地就在马枕峰一带。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其品质特殊,逐渐为人们认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武夷山的水帘洞、三仰峰、马头岩、桂林岩、天游峰、仙掌岩、响声岩、百花岩、竹窠、碧石、九龙窠等地,并大力繁育推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屡获国家级名茶殊荣,现已成为武夷岩茶中的当家品种。马枕峰作为肉桂的发源地,环境适宜肉桂生长,周围山峰很多,茶树多生长在半山腰,光照时间充足,做出来的茶香气奇特高锐,此“马肉”一点都不逊色于马头岩的“马肉”。

 

山场:鬼洞

地理位置:天心寺与慧苑寺之间

海拔高度:284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铁罗汉、水金龟

 

鬼洞并非洞也,实为一条细窄的峡谷,比武夷山“一线天”略见些青天。两边岩壁耸立,遍布青苔和蕨类植物,潮湿、阴翳,人迹罕至,土质肥沃。这里小地域气候丰富,因此孕育了许多武夷山的名丛,遍地皆是茶树,为武夷山名丛的另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山场:吴三地

地理位置:武夷山景区的西北边高山地区

海拔高度:807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奇兰、丹桂

 

吴三地是武夷山市洋庄乡浆溪村的一个自然村,在武夷山的西北部,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最高海拔有1300多米,茶叶高山气息特浓。原始植被保持完好,山顶上植被丰富,山脚下溪流多,水网密集,山腰上植被众多,竹林茂密。很符合武夷山当地人对茶态茶园“上有戴,下有带,中间有腰带。”的要求。终年云雾缭绕,武夷山地区的年平均湿度为80%,但在吴三地的年平均湿度可达85%。云雾缭绕,多茶叶生长时需要的漫射光,从卫星云图上看,时常披着层薄纱。茶叶养在深闺,品质自然优异,另外,吴三地当地盛产毛竹,茶叶的花香加上吸收的竹子的清香,使得茶叶中有明显的粽叶香,在武夷水仙中独树一帜,颇受老茶客们的青睐。而像奇兰、丹桂这些高香品种,在高山生态环境下,芽叶肥厚,香气馥郁,滋味醇厚,颇受武夷岩茶新茶客们的喜爱。

 

山场:悟源涧

地理位置:武夷山风景区内马头岩南麓

海拔高度:342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

 

马头岩南麓,有一座窄小幽谧的峡谷静静坐落。峡谷内,一条清澈、笔直的涧水汩汩流过。涧水淙淙,幽兰芬香。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形成了涧的源头。涧水一路流淌,注入到山脚兰汤村的池塘沟渠,最后汇入了九曲溪。

 

涧旁的石径,静谧安祥,一条条横石铺就的石阶蜿蜒向前方,禁不住令人悟“道”思“源”。峡谷的左侧山壁上,“悟源涧”三个石刻字古朴而醒目,这正是清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手抚此题刻,任指间在朱红的笔画上游走,仿佛如此便可顿悟天道,寻找到武夷岩茶的本源。

 

石径两旁,峭峰林立,深壑陡崖,使得谷内迷雾沛雨,夏日阴凉而冬少寒风。独特的丹霞地貌,风化的沙砾岩,岩中丰富的矿物质,还有那汪清澈甘甜的山泉,养育了闻名天下的名茶。

 

山谷中,凉风习习,丛丛老茶在谷旁的岩缝中蓬勃着,淡淡的山野香气从茶树间徐徐飘起,直灌入每一个到访者的领口、衣袖,使他们听着山涧叮咚的水声,感受风拂过茶叶轻轻地哗哗声,在幽静的沉酣中洗去喧嚣的铅华,感受着宁静与恬淡。

 

与悟源涧的相遇,或许是每一个爱茶之人在人生旅途中祈求之事。

 

山场:九龙窠

地理位置:大红袍景区内

海拔高度:326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大红袍

 

九龙窠为茶叶名丛“大红袍”原生地,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形如九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

 

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出峡平旷之处的岩壁上凿满包括“晚甘侯”以及历代名人题咏武夷岩茶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熹的咏茶名诗以及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

 

九龙窠到处都是丛丛簇簇的名丛,号称为茶树的王国。往东可至天心岩,岩下有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永乐禅寺。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九龙窠高岩峭壁上,两旁岩壁矗立,日照不长,温度适宜,终年有涓涓细泉滋润茶树,由枯叶、苔藓等植物腐烂形成的有机物,肥沃土地,为茶树补充养分,使得大红袍天赋不凡,得天独厚,品质超群。

 

 

文章来源于网络,向原创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您的阅读!

阅读(360) 收藏(1)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