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人茶事】解析武夷岩茶(大红袍)第一砖的研制发展历程

(2017-09-26 23:01:42)
标签:

大红袍第一砖

陈德华

竹缘堂

分类: 关于我们(原创)


白驹过隙,掐指一算,我们与武夷岩茶(大红袍)紧压茶结缘刚好二十年。

如今的武夷岩茶紧压茶市场如火如荼,在它如此光鲜的今天,我们还应该去感知它曾经的落魄与无奈,它经历着十几年漫长的探索、等待、煎熬、无助、非议,遭受着种种冷眼旁观……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总要经历着痛苦的洗礼!

1997年试制第一批武夷岩茶紧压茶,到98、99年后陆续试产投放市场,期间恢复古时龙团凤饼这一举措,并不被看好。值得庆幸的是茶界专家陈椽教授给我们积极肯定,并为我们题字。紧压茶生产出来后,经过各位茶叶专家(张天福、庄任、林心炯、詹梓金、郭雅玲)品鉴后,他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http://s13/mw690/001RQjgKzy7ey0ngaaE2c&690

这是武夷岩茶发展的幸事!

    期间由于诸多原因加之市场不够成熟,到紧压茶的再次生产已是2005年了。2005年由武夷山市爱德华实验茶场重新恢复武夷岩茶紧压茶的生产。紧压茶重量为100克,正面为陈椽教授的题字,命名为“大红袍茶砖”,背面为巧克力方块形状。

    到如今我们的大红袍茶砖又风风雨雨的过去了十几年,当中有过彷徨、迷惘,武夷岩茶紧压茶市场经历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际遇,到如今市场如火如荼最终能坚守到今天, 我们更多的是欣慰和知足。

     大浪淘沙,回首往昔,感慨万千!

http://s6/mw690/001RQjgKzy7ey0yQbc115&690

    大红袍茶砖的研制成功可谓是跨越十载。在1995年前我父亲陈德华脑子里就在构思紧压茶的制作,先后到了湘.滇等地去学习、考证,历经种种困难,仍然执着的坚持武夷岩茶紧压茶的研制。

    当时有几点考虑:一是岩茶初制过程不像闽南乌龙茶,有经过包揉造型工序,所以它茶叶条索显得疏松呈直条状,体积膨松占位。如果把它制成紧压型饼茶或砖茶只有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对方便贮运是有意义的。二是武夷岩茶在历史上就有不少名家,对其贮存后的品质显著优于新茶的论述:清代名人周亮工在他著的《闽茶曲》中就论述到武夷岩茶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存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以及在古籍名著中常见到对武夷岩茶有性和不寒,久存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的经典评价。 

    几经周折,我们找武夷山市农械厂于1997年完成样机的设计并投入试产。当时试产的产品是砖茶,每块100克。此年是香港回归,也是牛年。  为着纪念,将茶饼表面印上‘金牛’图案。第一批产品1吨多当年就投放广东市场,随后部分进入香港市场试销均得到认可.

当年将首批产品送到福州請省里专家审评鉴定,他们是茶叶泰斗张天福,省外贸茶叶公司教授级高工庄任,省茶叶学会会长林心炯,福建农业大学教授詹梓金,该校茶学专业审评学副教授郭雅玲等五位专家,经审评后形成如下一致意见:“以武夷岩茶为原料,经过紧压工艺造型,改变散茶条茶的疏松外形,有利于包装贮运。商品保质期長,创意独特新穎,方便定量冲泡,香味醇浓,能保持武夷岩茶特有风格”。 

http://s6/mw690/001RQjgKzy7ey0oAZ2l65&690

              

98年后陆续试产了五六吨,由于经营不得法曾一度中断生产

父亲陈德华在2004年帮助武夷星茶业建立了一条紧压茶生产线后,产品市场形势有所看好。于是2005年决定通过我们爱德华实验茶场,恢复紧压型岩茶的生产。这次大胆采用了各种优质的武夷岩茶作原料,首创“大红袍茶砖”,正面采用陈椽教授1996年题的“大红袍茶砖”,背面则是可掰成八小块的巧克力形状。让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紧压茶并不是全用茶叶中的下脚料制作,它可以是优质的武夷岩茶,适宜存放,具有“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性温不寒,久存不坏”的特点http://s7/mw690/001RQjgKzy7ey0qsZSe56&690

http://s11/mw690/001RQjgKzy7ey0qyurU4a&690

而且好的岩茶压成的紧压茶,就如同好酒,适宜存放,愈放愈醇,口感更加顺滑、醇厚,具有收藏价值。于是一款由陈椽题写的“大红袍茶砖”研制出来了。

2005年生产至今,竹缘堂大红袍茶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许多中高层消费者的青睐。在研制竹缘堂大红袍茶砖时, 我们考虑用的都是优质的武夷岩茶原料,这有别于一般的边销茶。主要制成两种口感的:一种是“清香型”,属于当前市场最流行的发酵稍轻的武夷岩茶,“汤色澄黄透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清香型大红袍茶砖发酵和烘焙干燥程度均较轻,茶叶中的水份含量略高,冲泡后叶底透亮鲜活,具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香高味纯。清香型大红袍茶砖一般可连续冲泡7次左右,具体由茶叶的投放量决定。

http://s13/mw690/001RQjgKzy7ey0xcJPe4c&690

     另一种是“熟香型”属传统半发酵的武夷岩茶,因为口感较重,叶片成色不及清香型好,但口感最为纯正味重,汤色醇浓是其典型代表之一。冲泡之后的茶汤颜色也比较浓,喝起来感觉醇厚甘爽,即滋味纯正。可连续冲泡7次以上。

    大红袍茶砖最为注重“岩韵”,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即大红袍在武夷山这个特有的地域环境中所特有的山场味。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或以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生长在武夷山的鲜茶在独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

    大红袍茶砖在储存得当的情况下,经过岁月的积淀,它的香型会发生变化,由花香、果香转化为陈香、药香等香,时间长短不同,香型、滋味都会不同,但都会变得更具有岩茶的内涵,更令人回味。

    附我们2005年整理的大红袍茶砖宣传资料

一、 大红袍茶砖的发展史

宋代有“龙团凤饼”,清代有“武夷茶砖”,今有“大红袍茶砖”。

 陈德华于20世纪80年代取得“大红袍无性繁殖”的成功,为大红袍茶砖的研制提供了可能。1997年陈德华首创了“大红袍茶砖”,得到了我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的积极支持。2005年又对茶砖的外型进行了改进,填补了历史上没有“大红袍茶砖”的空白,近年来武夷山许多厂家也相继推出了“大红袍茶砖”。

“大红袍茶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

二、 大红袍茶砖饮用方法:

1、 泡茶器具:紫砂壶、飘逸杯或大盖杯一套

2、 投茶量:一小片

3、 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用纯净水,或矿泉水亦可。初沸100℃4、浸泡时间:水温度需现开现泡为宜。第一泡浸泡时间约1-2分钟,以后每冲一泡,浸泡时间可依据个人喜好而定。一般而言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及投茶量有关。

依照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浸泡时间

三、 品茶要领

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杯盖香、水香、杯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

四、 大红袍茶砖的储存方法

大红袍茶砖宜储存在通风、阴凉、干燥、避光、无异味的地方,茶砖不需密封包装储存,储存得当则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性温不寒,久存不坏,具有收藏的价值。

五、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砖的功效

1、 提神2、明目3、消食4、醒酒5、去痰6、坚齿7、降血脂8、消热解毒9、怯风解表10、养生益寿11、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12、对癌症有一定防治作用.

    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品大红袍茶砖就是一次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在清新怡然的茶香中思考,远离浮华,回归生活的本质,于悠悠天地间添了一份儒雅与禅意。

http://s8/mw690/001RQjgKzy7ey0vF9n9e7&690

    陈德华于1997年首创武夷岩茶紧压茶,2005年爱德华实验茶场在陈德华的指导下,研发出“大红袍茶砖”,经过岁月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在这一杯茶的咀嚼回味中你能最真切的感受无我境界,身心的自在,能清楚地站在超然的立场上,待人处事,自然自在地知进退,更好地把握机会、把握人生

    品质好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茶砖茶能历经岁月的磨砺,日久弥香。

    现在我们要怀一颗感恩的平常心去笑对过往,憧憬未来。

    武夷岩茶紧压茶的探索之路漫长而深奥,愿虔诚的爱茶心常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