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陈桥古村

标签:
上海历史老街游走陈桥 |
分类: 乡土拾零 |
上海浦东陈桥古村,俗称陈家桥,位于今川沙新镇境域西部的八灶港沿岸,东侧紧邻在建的迪斯尼乐园。
http://s2/mw690/001RPYV0gy6L9Xth83f91&690http://s10/mw690/001RPYV0gy6L9XtyQat79&690
陈家桥在清代是一处东西向近500米的小集镇,为十七保四区三十三图等区域。相传,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一位陈姓人发起修建一座石桥横跨八灶港,名“望云桥”,俗称“陈家桥”,遂以桥为聚落地名。由于地处川沙、南汇两县交界要道,至晚清形成东西约500米长街,商市颇盛。
http://s11/mw690/001RPYV0gy6L9XtFsrU1a&690
惜抗日战争时期,南汇地区被日军占领,陈桥集镇遭受严重破坏,商业锐减;解放后庙宇陆续拆除,川南奉公路筑成后商肆南移六灶,陈家桥逐渐衰落,演变为如今一个宁静朴素的小村落。
http://s11/mw690/001RPYV0gy6L9XAIfVg5a&690
http://s16/mw690/001RPYV0gy6L9XATGQn3f&690
桥村的陈家桥,即望云桥,南北向桥身,跨八灶港,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同治年间重修,1974年改建水泥桥,如今仍为两岸居民通行要道。
http://s6/mw690/001RPYV0gy6L9Y3ubYh45&690http://s13/mw690/001RPYV0gy6L9Y3EEgIdc&690
http://s14/mw690/001RPYV0gy6L9Y3NjfDfd&690
而今尚存的古桥,仅有位于老街东段的善堂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西向桥身宽1.4米,石板侧面刻有桥名和装饰纹样。
陈桥老街由于晚清商市的发展而形成和留存下来,故不少沿街建筑都显露出或多或少的西式风格或运用晚近的建筑材料,比如西式卷草纹样的山花、门窗上大幅块的玻璃嵌格、阶沿位置多用水门汀刻花等。
http://s4/mw690/001RPYV0gy6L9Y75MYje3&690
http://s3/mw690/001RPYV0gy6L9Y7cp5E12&690
http://s3/mw690/001RPYV0gy6L9Y7iZiy92&690
http://s6/mw690/001RPYV0gy6L9Y7qvMF25&690
陈桥村1149号,是一幢二层楼清末民初风貌的围合式独院建筑,两侧高大的山墙用精细的水泥抹面,并有仿石块砌筑的刻纹,山墙顶部的山花用灰塑装饰同心圆环和吊挂的藤草纹样,而沿街部分则全为木罩面,二层略有出挑,中间用木制线脚装饰出悬挂牌匾的位置,为典型的下店上住结构,整幢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特征,在老街中极为突出醒目。
http://s14/mw690/001RPYV0gy6L9YoFLeRcd&690
老街上还留存着不少传统风貌的民居院落:在街角转折的位置,往往采用歇山顶的做法;街道中部一般用双坡悬山顶;而彼此相连的沿街建筑,为了防火往往采用顶部平和微拱、两端圆润微翘的观音兜方式出山,形成有效的分隔,也为街面景观增添了丰富的跃动,如1151号民居、1156号民居等。
街西头的建筑越发质朴:青砖、木柱、灰瓦、矮垯门、汲水井;条石勒口、青砖仄铺的阶沿,被当地人形象的唤作“萝卜丝砖”;建筑檐口也极矮,伸手便可触及。再前行便与瓜架、菜园、芦苇、小河等水乡田园融为一体了。
http://s8/mw690/001RPYV0gy6L9YAx0Cbb7&690
http://s14/mw690/001RPYV0gy6L9YADgSxbd&690
http://s6/mw690/001RPYV0gy6L9YANWDz7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