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个优秀的母亲胜过100个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可以让一个孩子聪慧,母亲却掌握着孩子的性格,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那在母亲众多重要性中,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依恋关系的重要性,母亲与孩子的依恋模式基本决定了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也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幸福。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依恋模式,我们的依恋模式影响了我们在婚姻和恋爱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大家觉得,我们的这种依恋模式时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Iby)于1969年最早提出依恋概念。并把儿童依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依恋期 :0~6周的婴儿。这个时期婴儿对所有的人都作出反应,不能将他们进行区分。这期间婴儿看见或听见任何人的声音都会向其方向转去,对他发出微笑和咿呀语。
第三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7个月~2岁。对自己的反应开始更具有选择性,对在陌生人身边感到惶恐不安,觉得只有在熟悉的人身边才是安全的,出现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并不总是出现,依赖于婴儿的气质和当前的情境。
第四阶段交互关系的形成:2岁以后。逐渐能够对母亲或其照料者的行为先后因果作出推断。认识到母亲的离开是暂时的,并且与之建立起双边的人际关系。
那么依恋有哪些类型呢?
那么综上所述类型,安全型依恋是良好、积极地依恋,而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则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孩子3、4岁尤其是2岁以前,母亲的作用最重要,母亲是影响儿童依恋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中,母亲是缺失的,那么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成长的困扰。
如果孩子是其他人抚养的,孩子往往会跟自己的抚养人很亲,而和母亲疏离。
我们说,0-3岁,或者0-6岁,爱主要体现为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依恋关系是宝宝对特定对象形成的情感联结。它是孩子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也是其生存的首要条件。
那么,依恋关系的好坏,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变异,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心理学家发现,孩子从亲人获得的爱越安全,就越容易和外界形成积极的互动,得到的爱越充分,他的心越满足,就越容易沟通。
所以,形成安全依恋,是培养健康快乐而且容易沟通的孩子的首要条件。
在安全依恋中,孩子获得了三种重要心理力量:安全感、自我重要感和情感满足。
安全感是孩子第一位的心理需求,有了安全感,他的小心灵就可以“安住”了,吃睡玩,该干嘛干嘛,没有安全感,他的小心灵就乱了套,惶惶不可终日。对于成人来说,安全感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心里要素,这就是宗教信仰存在的价值之一,让人感觉到上帝或者佛陀的庇佑,在茫茫宇宙,你不是孤身一人。
自我重要感是形成自尊和自信的基础,有的人的自信是建立在“拥有”和“成功”的基础上,没有这些外在的东西,他的自信就垮掉了。而有的人,外在客观的条件并不优越,但是依然非常自信。
这种自信就是建立在“自我重要感”或者“自我认同”的基础之上,他不必拥有我在的什么,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妈妈就用爱把“我很重要”这种感觉牢牢地植入他的心灵,所以,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是圆满的,充满能量的,那些没有得到足够爱的孩子,会忘记自己内在的宝藏,而从外界寻找,把自己生命的支点建立在外界,而这注定是无法把控的。
情感的满足让孩子的心灵感得到自足,快乐。
这些婴儿期获得的心里能量,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影响到她的性格、对外交往的态度、对自己的判断。
你可以看到,有的人很容易和人相处,能和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但并不对对方过分要求。有的人永远无法和人形成亲密关系,有的人既害怕得到又害怕失去亲密关系,内心缺乏安全感,对重要他人要求苛刻。
从一个人的种种表现,可以推断他小时候的经历,0—3岁,是一个孩子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的时期,这个时期得到的爱很充足,将给孩子奠定一生的心理能量的基础,所以,这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远比孩子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来得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