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夺冠后该如何完善体制障碍?

标签:
李娜夺冠体制弊端夏云江热评 |
分类: 云江·体坛万花筒 |
文/夏云江
李娜夺冠后该如何完善体制障碍?
最近国内外体坛界所有的目光全部汇聚在一个人身上,她便是中国网坛金花李娜小姐。因为李娜在罗兰·加洛斯法网的总决赛舞台上突破自我,造就辉煌,一举夺得自己网坛生涯的第一座奖杯。接下来,在互联网中同样展开了众多版本的《娜写年华》,不过这也同样让很多资深球评看出了李娜单飞和举国体制形成的矛盾点。
第一,网球新模式能否换来体育制度的焕然一新?职业网球赛事,基本上个人赛事多过于团队赛事,应该说除了亚运会、奥运会,基本上没有什么团队性质的赛事。所以在其他国家你很难看到有专门组建一个国家队什么的迹象和想法,说白了这些在如今的网坛,国家队就是一个摆设品,只不过在国内网坛,体育局的领导和网协很重视政绩体育这块,在他们眼中只有拿多少块金牌,刷多少一流的业绩才是所谓的“职业体育”。所以一切利益都要向着奥运会、亚运会看齐才行。他们根本没有过多的在乎群众体育这块同样不可或缺的基石。所以当李娜提出要单飞的时候,跨入国际网坛的刹那间,体育局领导以及网协表示强烈的不满,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捍卫他们历史使命般的政绩体育大旗。不过好在最后体育局推出了一套新型的管理核心,那便是“举国体制+个人单飞”的网球新模式,不过我同样希望其他的一些体育项目也都可以尝试一下网球新模式啦。
第二,闭关锁国与举国体制。在一百多年前的清王朝被八国联军侵略的时候,便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关起门来搞建设,最后才导致家破人亡的。而如今的中国体育界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我们的国球啦,虽说如今国外只有少部分的人士是我们的对手,况且百分之八十的人群当中有绝大多数都属于日韩流,而欧美的乒乓市场基本属于贫困潦倒的境地,更不要说有多少人能与国内一线队员竞相抗衡的。尽管这样,乒协依旧不敢大胆的派遣一些一流名手到欧美等国进行一对一传教式的养狼行动。哎,如若这样发展,乒乓球很有可能被奥组委排除在奥运会的球类名单之中,从此乒乓球将掉出世界几大球行列的阵容之中。总之,希望这样的杯具一幕不会上演啦。更希望其他的小型项目发展,都要做到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切磋,哪怕我们被人家打得一败涂地,我们不也同样的开眼界长见识吗?怕什么,体育的本质不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吗?
第三,群众体育应该走向职业化,取替原有的政绩体育理念。相信这个问题我不仅一次说过了,不过通过这次李娜夺冠,我再来深度分析一下如今现状。在很多地区乃至国家队之中,有很多球队高层管理,不去更多的看重球员的潜质发展,只是一味的注重战绩。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某某项目有零的突破的时候,体育局才着手重点勘察这项目的潜质性,况且说白了,他们那是勘察,简直就是变相的赚取业绩来的。所以,希望如今通过李娜法网夺冠又一个零的突破之后,我国体坛能有更好的反思,搞好群众体育自然而然的也就有了政绩体育,真正的做到“金牌大国,体育强国”称号。
第四,“个人出资,孤注一掷”的体育培养模式太多太多,运动员缺少良好的文化底蕴。丁俊晖、易建联这便是最好的证明啦。为了打球,不知国内还有多少放弃学业的运动员,直接投身到体校之中,这样就算最后成名,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蕴,到了相应有头有脸的大场面,不一样还是那个懵懂的少年吗?所以,希望在搞好群众体育的基础上,运动员的文化底蕴一定要做到最佳方针。
总之,我该说的也就只有说这么多啦,希望这次李娜的夺冠,带给我们快乐和喜悦的同时,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和反思我国体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以及挽救方针。只有大家携起手来想办法,制定解决方案,中国未来的体育建设才能更加美满,更加辉煌。
(此文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博文出处)
博客交流群:1群 87720019(已满) 2群 7160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