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学校管理中的短板
(2010-11-09 13:11: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原创作品 |
论文标题:寻找学校管理中的短板
作者姓名:吴志华
摘
论文正文:
水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他最短的那块板。在实际管理中这块“短板”也正是学校革故鼎新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
(一)
1.位置的变更
有一次,一位教导主任去我的办公室哭诉,因为她在安排工作时遇到了别人冷言冷语的奚落。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她按照学校要求安排老师下班前及时上交材料,结果办公室里有两个科任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奚落起她来,说“谁愿意教谁交,反正他们没有。”他们的语言使主任按捺不住和他们理论,结果科任教师不但不知悔改还说:“谁傻谁交,整天学校就会整没用的。”听了主任的哭诉,我首先对其进行安抚,然后找来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虽然我知道这只能治标而不治本,但是,起码要先给努力工作的人以交代和认可。
都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干事的人、不让人干事的人。显然,后者在学校的建设中是起反作用力的。所以,作为这类人的领导,管理者首先要清楚掌握这些人的意识动态,品行优劣。看他们只是停留于表层的调侃,还是有所指向的真实表露。通常敢于发泄的教师还算是较为好调和的群体,了解他们的情绪指向,分析他们的心理倾向,适当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和圈子类型,进行适当的位置变更。像上文提高的科任老师,后来我就安排他们从事材料的搜集和统计工作,当他们受到了阻力以后,他们才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辛劳与付出,自然以后面对待此项工作时虽心里不愿意但是还是乖乖上交,这就是一种默认的成功。可见,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快教师工作效率,削弱教师不良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重视与认可以外,还要适当的进行位置的变更,从而引导他们心悦臣服的进入良性的工作状态之中。
2.情绪的疏导
校长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牵引人、监管人、执行人、责任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工作尤为重要。面对学校繁杂的事务以及微妙的人事关系。要把学校带好、管好,根本还要从人心抓起做好情绪的疏导。然而,要想引领人心,就必须深入人心。
教师有时和孩子一样,干多了不想干,领导看不见不想干,费心费力的不想干,得罪人的不想干。工作中不满情绪充斥着他们的大脑,严重的动辄拿孩子和家长出气。试想在这样的情绪中效率又怎么能提高,更难谈“快乐从教”了。在我的身边,有一名自身素质很强的音乐教师,他毕业于正规院校,曾经有过旺盛的热情,但是,一次活动后,因为我未能及时给予认可与表扬,便懈怠了起来,并一发不可收拾。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对自己进行了检讨,老师的热情做领导的未能及时肯定无疑是致命的问题。所以在后来一次大会上,我对其它学年进行表扬时,特地以他上次工作为例,一并表扬并认可了大家的工作。从那以后,我发现这位老师的眼神对我有所柔和,然后我又适时的和他交流,给他以肯定,现在他的工作再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由上可见,作为学校领导,教师情绪的疏导与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及时的肯定,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眼神,一次交心的长谈,相信对于每位教师都是一次心灵“补钙”,在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多注入一些人文关怀。教师虽是一项职业,但又不同于其他职业,它更是成长学生心灵的事业。只有让教师拥有愉悦的情绪,高涨的热情,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才是做好这项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才能应对素质+应试的挑战与革新。
3.刚柔的运用
“都说软柿子好捏”,这句传下来的“老话”人人都知道,于是在群体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出了一批欺弱怕硬或是恶语伤人的人。当然,与人争辩并非是学校领导的明智之举,如果与普通教师去论短长,不论输赢与否都等于把自己推到了边缘,就是赢了也等于输了。
刚刚踏上校长行列时,我曾遇到了安排主任工作而主任就是拖拉不按时完成甚至不想完成的事。于是,我将主任叫到我的办公室,和颜悦色的问她工作能不能按时完成?有什么困难?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当得知无原因的不能完成此项工作时,我简单表达了我的态度。1、这项工作不是非安排给你才可以,是源于我对你的信任和能力的认可;2、这项工作不完成无法进行下一项工作;3、你要清楚自己的职责;4、这项工作可以不完成,是不是以后的工作也都不打算完成......我能感觉到主任脸色有些不自然。于是我又趁机对她给以台阶,强调为了学校工作希望她能够克服困难,这也是考验她综合素质的时候,你的辛苦与付出我是看得见的等等。以后,果然再安排该主任工作时没有遇到阻力。
可见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我们拥有宽阔的胸怀,精准的思维的同时,更要具有刚柔并进的管理手法。不争一时之口舌,眼前的事解决为主,口水之战回避为主,歪曲之事公正为主,典型错误力批为主,只要你一团正气,尽量不与教师做人前正面冲突,给人留有面子,给自己留有台阶,对错误不回避,对问题肯查摆,对工作勤务实,必将拥有自己的人气和拥护的群体。并要从“软柿子”中吸取经验,不可一味忍让,适时适度的小给颜色以嚣张者,只有这样才事办功备。
4.人才的“培植”
翰林院中“翰林”被翻译成英文的意思是“人才的森林”,而学校就是培育人才的沃土。
我们现在听得最多的话,应该是人员超编,然而安排工作是人手又不够。这是一个既矛盾又现实的的问题。一所学校,要想快发展,免淘汰,跳出“人”的短板的怪圈,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缺的。因为教师走多远,学校才能走多远。有人说,对教师最大的福利,莫过于过给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只有在教师培养上舍得投入,才能发现培养引入德才俱佳“有眼界”的教师,进而打造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发展性眼光的教师队伍,真正为学校的发展和成长储蓄能量。在找准“培养”目标,挖掘“培养”人才,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同时,适时适度的灵活诱导,推波助澜,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人才“柔性引进”,从而全面促进学校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
1.制度的健全
有一种品质叫精致,有一种成长叫规范。常听很多校长抱怨,教师旷岗的人数在增多、教师病事假的增多、最近学业成绩又下滑了、迎接检查老师们态度不积极了等等。但是,作为校领导的我们是否有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何在?学校是否存有相应的问题?面对众多的矛盾与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该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规范和要求,既要追求高质量,也要追求高效率。但是,有些教师对于安排的各项工作未能及时有效的落实,或者推托回避,如果每项工作都需要反复追问,不断强调,那无疑是学校管理的失败。是什么原因促使教师效率低下,频频回避呢?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严谨的考核制度、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清晰明了的奖惩措施。因此,才会促使一些优秀的教师也在“潮流”之下,随波逐流。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差干好一个样”的状况。可见,制度的健全是学校从“成事”走向“强势”的基础与前提。在学校中群策群议,在班子内交流探讨,在专家引领下破冰推陈,制定出“平稳而富有特色,规范而富有人情”的制度,才能使学校在制度的监管下形成良性的循环与竞争。
2.问效的养成
有些学校在接受完大型检查后,各级领导反映都非常好。教师们面对此次检查工作也都是一派热火朝天,万众一心。但此次检查结束后,当全体教职工都翘首期盼反馈的时候,校领导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能给于及时的反馈。于是,大家纷纷表示失望,甚至于有些心凉。在如此状态下,可以想象下次再出现同类检查,需要齐心合力去工作的时候,情景与效果会如何?
一个简单的反馈,看似简单,但里面却包容了管理的艺术。凝聚人心也许需要千万种努力,然而打碎人心只要一次的“言而无信”足矣。而没有及时的反馈,失去的不仅是一次良好的和大众交流分享的机会,失去更多的是合力进取,众志成城的信念。其实,及时问效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有太多的学校领导喜欢“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他们以为时间久了老师们就会忘了,更天真的以为下次再需要时老师仍然会鼎力相助,还会如往常一样“义不容辞”。这的确是一种“很傻很天真”的想法。伤疤易留不易褪,一旦领导们留给老师一种只问播种,不问收获的印象,那就非常危险了。危机到的不仅是领导的威信问题,更是学校的发展问题。所以,小到一次大课间的总结,大到一次迎检的反馈,作为校领导都要极为重视。只有在领导心中树立“论功行赏”的意识,老师们才能真正的原意去付出与努力。
3.本质的挖掘
学校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一种人文教育,一种文化教育,一种精神教育。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在每次事件的处理当中,学会挖掘事件本质,聆听多种声音。
就学校而言每天会面对许多的事情发生,有一次,我们学校有两个主任发生了纠纷,仔细询问得知是领导排值班的事情上,张主任怀疑李主任把时间排错了,给她多排了一次,而李主任坚定自己绝对的公正公平。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特地坐在一起,一周一周查对......事实证明李主任没有排错,学校领导即对李主任的工作再一次给予了认可与表扬。对于张主任会让领导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批评,因为从他红着的脸上已经隐约感到他的羞愧。但是,会后校领导仍然私下与之交流。讲清校级中层干部的职责的同时,针对此事应该本着即使排错了也要高风亮节、避重就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完成值班工作,而不应该在人前口角,让广大教师看学校领导的“笑话”.....而通过此次中层干部纠纷问题,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事情的实质,就是中层干部为民、为校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中层干部之间缺少理解信任与交流,所以才会使这种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可见,只有抓住实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真正形成学校良好的生态圈。
(三)
很多学校提出“建一流校园,就要装备一流设施。”殊不知学校是教育的场所,不是为了给哪个人看的,是为了给学生学习、成长、求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的。所以,在物的短板的强化上,我们强调的不是“索要”,而是“维护”。
作为基层学校,很多的学校做法让人叫好。有些学校将废旧的桌椅重新粉刷,让他们焕然一新,以新貌见人;有些学校将原有的旧电脑,重新更换配置,一样可以投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学校将废弃的凳子,粉刷后变成校园学生读书的小座椅;更有些学校会给消火栓穿上新的“外衣”,使他们不仅适用而且美观。在我们锅炉小学也有一种旧物重生的好的做法,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是“纸浆画”。而这些纸浆画的原料,就是学生们一些废旧的本子和书籍,将这些废纸撕碎用水浸泡过后,再利用,设计制作成精美的纸浆画。现在,纸浆画在学校楼廊随处可见,既是一种环保的做法,用丰富了学生的绘画手法,更给学校的环境以美化,真可谓“一举三得”。
时至今日,旧物重生,它体现的不仅是低碳与环保,更是一所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给旧物以重新生长和使用的权利,给淘汰物品以新的生命力和展示空间,这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智慧。旧物重生,让校园文化也变得不再平庸。旧物重生,让资金投入到更多的有用之处。一个小小的旧物,一种固本的意识,同样会给人以震撼的美。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管理中不断将短板加长,其实短板寻找只是学校成功管理模式的起步阶段。若想让每一项工作有的放矢,人尽其用,物尽其功,事办功备,还需要管理层面的领导下一番功才行。走进师生心灵,慰勉教育行程。不要让管理成为空头的许诺,给学校“短板”快速成长的空间,让进德修业不再成为空谈,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管理者拿出百倍的信心与付出和力争朝夕的势头,必将会打造出教育事业更加畅通的良性空间!
论文标题:寻找学校管理中的短板
作者姓名:吴志华
摘
论文正文:
水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他最短的那块板。在实际管理中这块“短板”也正是学校革故鼎新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
(一)
1.位置的变更
有一次,一位教导主任去我的办公室哭诉,因为她在安排工作时遇到了别人冷言冷语的奚落。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她按照学校要求安排老师下班前及时上交材料,结果办公室里有两个科任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奚落起她来,说“谁愿意教谁交,反正他们没有。”他们的语言使主任按捺不住和他们理论,结果科任教师不但不知悔改还说:“谁傻谁交,整天学校就会整没用的。”听了主任的哭诉,我首先对其进行安抚,然后找来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虽然我知道这只能治标而不治本,但是,起码要先给努力工作的人以交代和认可。
都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干事的人、不让人干事的人。显然,后者在学校的建设中是起反作用力的。所以,作为这类人的领导,管理者首先要清楚掌握这些人的意识动态,品行优劣。看他们只是停留于表层的调侃,还是有所指向的真实表露。通常敢于发泄的教师还算是较为好调和的群体,了解他们的情绪指向,分析他们的心理倾向,适当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和圈子类型,进行适当的位置变更。像上文提高的科任老师,后来我就安排他们从事材料的搜集和统计工作,当他们受到了阻力以后,他们才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辛劳与付出,自然以后面对待此项工作时虽心里不愿意但是还是乖乖上交,这就是一种默认的成功。可见,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快教师工作效率,削弱教师不良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重视与认可以外,还要适当的进行位置的变更,从而引导他们心悦臣服的进入良性的工作状态之中。
2.情绪的疏导
校长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牵引人、监管人、执行人、责任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工作尤为重要。面对学校繁杂的事务以及微妙的人事关系。要把学校带好、管好,根本还要从人心抓起做好情绪的疏导。然而,要想引领人心,就必须深入人心。
教师有时和孩子一样,干多了不想干,领导看不见不想干,费心费力的不想干,得罪人的不想干。工作中不满情绪充斥着他们的大脑,严重的动辄拿孩子和家长出气。试想在这样的情绪中效率又怎么能提高,更难谈“快乐从教”了。在我的身边,有一名自身素质很强的音乐教师,他毕业于正规院校,曾经有过旺盛的热情,但是,一次活动后,因为我未能及时给予认可与表扬,便懈怠了起来,并一发不可收拾。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对自己进行了检讨,老师的热情做领导的未能及时肯定无疑是致命的问题。所以在后来一次大会上,我对其它学年进行表扬时,特地以他上次工作为例,一并表扬并认可了大家的工作。从那以后,我发现这位老师的眼神对我有所柔和,然后我又适时的和他交流,给他以肯定,现在他的工作再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由上可见,作为学校领导,教师情绪的疏导与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及时的肯定,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眼神,一次交心的长谈,相信对于每位教师都是一次心灵“补钙”,在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多注入一些人文关怀。教师虽是一项职业,但又不同于其他职业,它更是成长学生心灵的事业。只有让教师拥有愉悦的情绪,高涨的热情,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才是做好这项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才能应对素质+应试的挑战与革新。
3.刚柔的运用
“都说软柿子好捏”,这句传下来的“老话”人人都知道,于是在群体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出了一批欺弱怕硬或是恶语伤人的人。当然,与人争辩并非是学校领导的明智之举,如果与普通教师去论短长,不论输赢与否都等于把自己推到了边缘,就是赢了也等于输了。
刚刚踏上校长行列时,我曾遇到了安排主任工作而主任就是拖拉不按时完成甚至不想完成的事。于是,我将主任叫到我的办公室,和颜悦色的问她工作能不能按时完成?有什么困难?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当得知无原因的不能完成此项工作时,我简单表达了我的态度。1、这项工作不是非安排给你才可以,是源于我对你的信任和能力的认可;2、这项工作不完成无法进行下一项工作;3、你要清楚自己的职责;4、这项工作可以不完成,是不是以后的工作也都不打算完成......我能感觉到主任脸色有些不自然。于是我又趁机对她给以台阶,强调为了学校工作希望她能够克服困难,这也是考验她综合素质的时候,你的辛苦与付出我是看得见的等等。以后,果然再安排该主任工作时没有遇到阻力。
可见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我们拥有宽阔的胸怀,精准的思维的同时,更要具有刚柔并进的管理手法。不争一时之口舌,眼前的事解决为主,口水之战回避为主,歪曲之事公正为主,典型错误力批为主,只要你一团正气,尽量不与教师做人前正面冲突,给人留有面子,给自己留有台阶,对错误不回避,对问题肯查摆,对工作勤务实,必将拥有自己的人气和拥护的群体。并要从“软柿子”中吸取经验,不可一味忍让,适时适度的小给颜色以嚣张者,只有这样才事办功备。
4.人才的“培植”
翰林院中“翰林”被翻译成英文的意思是“人才的森林”,而学校就是培育人才的沃土。
我们现在听得最多的话,应该是人员超编,然而安排工作是人手又不够。这是一个既矛盾又现实的的问题。一所学校,要想快发展,免淘汰,跳出“人”的短板的怪圈,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缺的。因为教师走多远,学校才能走多远。有人说,对教师最大的福利,莫过于过给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只有在教师培养上舍得投入,才能发现培养引入德才俱佳“有眼界”的教师,进而打造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发展性眼光的教师队伍,真正为学校的发展和成长储蓄能量。在找准“培养”目标,挖掘“培养”人才,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同时,适时适度的灵活诱导,推波助澜,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人才“柔性引进”,从而全面促进学校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
1.制度的健全
有一种品质叫精致,有一种成长叫规范。常听很多校长抱怨,教师旷岗的人数在增多、教师病事假的增多、最近学业成绩又下滑了、迎接检查老师们态度不积极了等等。但是,作为校领导的我们是否有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何在?学校是否存有相应的问题?面对众多的矛盾与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该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规范和要求,既要追求高质量,也要追求高效率。但是,有些教师对于安排的各项工作未能及时有效的落实,或者推托回避,如果每项工作都需要反复追问,不断强调,那无疑是学校管理的失败。是什么原因促使教师效率低下,频频回避呢?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严谨的考核制度、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清晰明了的奖惩措施。因此,才会促使一些优秀的教师也在“潮流”之下,随波逐流。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差干好一个样”的状况。可见,制度的健全是学校从“成事”走向“强势”的基础与前提。在学校中群策群议,在班子内交流探讨,在专家引领下破冰推陈,制定出“平稳而富有特色,规范而富有人情”的制度,才能使学校在制度的监管下形成良性的循环与竞争。
2.问效的养成
有些学校在接受完大型检查后,各级领导反映都非常好。教师们面对此次检查工作也都是一派热火朝天,万众一心。但此次检查结束后,当全体教职工都翘首期盼反馈的时候,校领导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能给于及时的反馈。于是,大家纷纷表示失望,甚至于有些心凉。在如此状态下,可以想象下次再出现同类检查,需要齐心合力去工作的时候,情景与效果会如何?
一个简单的反馈,看似简单,但里面却包容了管理的艺术。凝聚人心也许需要千万种努力,然而打碎人心只要一次的“言而无信”足矣。而没有及时的反馈,失去的不仅是一次良好的和大众交流分享的机会,失去更多的是合力进取,众志成城的信念。其实,及时问效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有太多的学校领导喜欢“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他们以为时间久了老师们就会忘了,更天真的以为下次再需要时老师仍然会鼎力相助,还会如往常一样“义不容辞”。这的确是一种“很傻很天真”的想法。伤疤易留不易褪,一旦领导们留给老师一种只问播种,不问收获的印象,那就非常危险了。危机到的不仅是领导的威信问题,更是学校的发展问题。所以,小到一次大课间的总结,大到一次迎检的反馈,作为校领导都要极为重视。只有在领导心中树立“论功行赏”的意识,老师们才能真正的原意去付出与努力。
3.本质的挖掘
学校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一种人文教育,一种文化教育,一种精神教育。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在每次事件的处理当中,学会挖掘事件本质,聆听多种声音。
就学校而言每天会面对许多的事情发生,有一次,我们学校有两个主任发生了纠纷,仔细询问得知是领导排值班的事情上,张主任怀疑李主任把时间排错了,给她多排了一次,而李主任坚定自己绝对的公正公平。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特地坐在一起,一周一周查对......事实证明李主任没有排错,学校领导即对李主任的工作再一次给予了认可与表扬。对于张主任会让领导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批评,因为从他红着的脸上已经隐约感到他的羞愧。但是,会后校领导仍然私下与之交流。讲清校级中层干部的职责的同时,针对此事应该本着即使排错了也要高风亮节、避重就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完成值班工作,而不应该在人前口角,让广大教师看学校领导的“笑话”.....而通过此次中层干部纠纷问题,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事情的实质,就是中层干部为民、为校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中层干部之间缺少理解信任与交流,所以才会使这种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可见,只有抓住实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真正形成学校良好的生态圈。
(三)
很多学校提出“建一流校园,就要装备一流设施。”殊不知学校是教育的场所,不是为了给哪个人看的,是为了给学生学习、成长、求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的。所以,在物的短板的强化上,我们强调的不是“索要”,而是“维护”。
作为基层学校,很多的学校做法让人叫好。有些学校将废旧的桌椅重新粉刷,让他们焕然一新,以新貌见人;有些学校将原有的旧电脑,重新更换配置,一样可以投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学校将废弃的凳子,粉刷后变成校园学生读书的小座椅;更有些学校会给消火栓穿上新的“外衣”,使他们不仅适用而且美观。在我们锅炉小学也有一种旧物重生的好的做法,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是“纸浆画”。而这些纸浆画的原料,就是学生们一些废旧的本子和书籍,将这些废纸撕碎用水浸泡过后,再利用,设计制作成精美的纸浆画。现在,纸浆画在学校楼廊随处可见,既是一种环保的做法,用丰富了学生的绘画手法,更给学校的环境以美化,真可谓“一举三得”。
时至今日,旧物重生,它体现的不仅是低碳与环保,更是一所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给旧物以重新生长和使用的权利,给淘汰物品以新的生命力和展示空间,这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智慧。旧物重生,让校园文化也变得不再平庸。旧物重生,让资金投入到更多的有用之处。一个小小的旧物,一种固本的意识,同样会给人以震撼的美。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管理中不断将短板加长,其实短板寻找只是学校成功管理模式的起步阶段。若想让每一项工作有的放矢,人尽其用,物尽其功,事办功备,还需要管理层面的领导下一番功才行。走进师生心灵,慰勉教育行程。不要让管理成为空头的许诺,给学校“短板”快速成长的空间,让进德修业不再成为空谈,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管理者拿出百倍的信心与付出和力争朝夕的势头,必将会打造出教育事业更加畅通的良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