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22:断语线和分子(CHITA.2022.07.02)
(2022-07-02 16:09:27)战争22:断语线和分子(CHITA.2022.07.02)
政治/战争的诸多事件以命题形式向涉事/非涉事人群提出相关申请:要求人们即时性地、清晰去做出相宜的价值的判定,据此以探究、侦查人心/意识的形态。但,这种反向重建的方式来自有损的评估,不仅是理论的最初的遗漏、而且是结果的最终的荒谬。
导致缺损的理论在於道德空间的建模过於简化,这种便宜的性质锲合人群的典型特质、却因特质的典型而被排斥到精度之外。几乎所有的两分法则都是错误的量的模拟,其根据:a)集合{A}至集合{B}的所有中间序列都被有意/无意的删除,仿佛它们的实存是某种担责的罪,这种罪以其超越礼仪的实存而传递对「立等可取」的藐视。对/错是最基础的谎言载具。b)集合{X}作为移动的相的领域、客观上可以完成任何精度的需求的切分。内涵具有伸缩性,但是通常表现为正身的不同的侧面,侧面和侧面之间尽量的相切、所有相切的部分的结合为概念。c)概念的独特切面分别予以匹配不同的阶层,理应见到不同的特定侧面的映照于不同阶层的差异性。设:点数=侧面数*阶层数。分子数=点数/内涵分区。
举例:二分的集合A/B进行内涵领域的增一扩展,即截取它的中部移动相C组成A/C/B的概念区分,同时对n个现在的阶层按资本(或权力)排序可选性:a1/b1/c1,a2/b2/c2,...,ai/ci/bi,...an/bn/cn。这正意味着在人群中天然地存在的3*n种价值的判定。这些判定的数量必将组成一条按照升/降排列的事件的断语线,且相邻阶层之间的断语分子可能相同(此时产生阶层的局部的临时合并)也可能相异、却总是体现为会在序列的进程中修改断语。因此,道德序列的断语线总是体现为奇数的相邻差距的断语分子的对立,且偶数的相邻差距的断语分子的表面的统一。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无用诧异:皇帝说稻子很美,农民也说稻子很美。但两者相同的断语的背後是由截然不同的论证的断语分子构成。因而道德的价值判断之所以被视同幻相,根本原因在於我们对价值判断的诸多的路径/结构的那种完全的意义之上的无知。
众口一词的道德性,非常可能在其原理的深处、转化为对安全与功利的需求,对平庸智识的返还。道德的形式得以其简洁的方式存在、并大量流行,是因为我们需要这种简化以令自身融入符号的萎靡的象征域:丰满的肉体令人并不自在,精神的命令却指向社会/判断的阉割,直至悬挂为:线与分子之间、发出叮当怪响的应节之物。
让我们重新回到上述的判定系统,根据内涵/阶层的矩阵的断语,看到线的穿越了分子的交错的不同颜色。这导致判断的结果进入到浮动的值域,因为命题始终在编织着不同的、更新的参数的调适,因而我们的天体般的道德的积分牌坊里,隐藏的数字依然神秘莫测:作为心灵的综合的意志模式的考评、而不再作为立等可取的道德的名义之裸替的站位。
这就颠覆了通用事件的古代的判定方式,我们判定的目标不再指向观念性的强装欢愉的单调的肯定、而是指向否定性修正的复调的跟进。价值的判断预先开始作为这样一种判断,它在判断的起点就开始醒悟到:自身多半是不对,而只能是另一种东西:价值的判断需要转向反判断的价值。如果我们是不对的,我们判断的目的只是为了直面到那种不对。判断的目的只是为了让那种不对的东西回到我们的身旁、因为——那只是——人性的、蜷缩的影子。
道德的积分永远不可能真正地应用在人们当下的社会与群落,因为它揭示了它、而被揭露的它却是社会得以成立的前件。社会所以成立、游戏所以继续,前提条件是这样:人间的规则非但执行着、而且执行着的规则表现为其压根就没有得到执行。或是这个样子:我们的道德非但俯仰皆是,而且俯仰皆是的道德压根就不够道德。我们的道德的潜台词又是这个样子的:道德就是某种与其无关的事件的拼凑,以此拼凑而证明真正的道德尚且是某种依然值得期待的东西。
方才,我们在考量这样的断语:a)公共的权力与总效用原则,b)自然经济的资本原则,c)弱者的无条件的优先原则,c是a/b的增一扩展桥梁,a/b是政治/经济之间的意志对立。
这平等分布、迎来送往的夜,道德的价值判断、如悬挂高枝的断语线上的分子与桃子、在神秘晚风的催送下、拼了死命地摇曳着,使其下的路人们勒缰、止步、并仰起头来,发射出了阵阵喧哗的喝彩声音。

加载中…